4月29日,《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中央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公布,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评红顶中介、花钱办证、违规插手环评等突出问题,逐一通报了整改情况。通报指出,截至3月底,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与此同时,扎紧织密管权限权的围栏,明确要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52个,

首页 > 环境监察 > 评论 > 正文

摘去“红顶”为“环评”去“污”

2015-05-26 15:58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杨海龙

4月29日,《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中央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公布,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评“红顶中介”、“花钱办证”、违规插手环评等突出问题,逐一通报了整改情况。

通报指出,截至3月底,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与此同时,扎紧织密管权限权的“围栏”,明确要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52个,其中,16个已印发,18个待会议审定,18个在制订中。

专家表示,环保部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化解环评审批利益冲突,阻止利益输送,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之举,对铲除环评领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直击环评 突出问题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去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境保护部进行了专项巡视。

今年2月9日,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环保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三是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四是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五是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不仅导致污染隐患,而且加大权力寻租空间;六是地方环保部门环评审批中腐败问题易发。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也可简称为环境评价、环评。在原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看来,在环保部门诸多权力中,真正的、最大的权力就是环境评价,因为项目环评这一关通不过,后面什么手续都办不了。

正因为如此,为了顺利通过环评这个准入门槛,许多企业都愿意支付额外的“好处费”。而一些掌握审批权的环保官员,通过环评代办机构得到好处后,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

比如,福建省厦门市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处原副调研员郑兴毅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贿送的现金、购物卡等,共计14万余元,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两个月。

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还有“红顶中介”。

近年来,环保部不断下放项目环评审批权。然而,一些“红顶中介”却趁此机会吞食行政审批改革红利,“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对此,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吉林在反馈巡视情况时明确要求,要加大对环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限期完成环评机构脱钩改制,规范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立行立改 标本兼治

环保部高度重视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成立由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吉宁任组长的部巡视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巡视整改具体事项。

“这项工作是政治任务,要限期完成,没有退路;要下决心彻底脱钩,不能拖泥带水。”针对“红顶中介”问题,环保部党组旗帜鲜明。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陈吉宁就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彻底脱钩向全社会做出郑重承诺。

3月25日,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2016年底前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其中环境保护部部属单位全资或参股的8家环评机构2015年底前率先脱钩,逾期未脱钩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这个方案的发布是坚决贯彻中央巡视组专项巡视反馈意见要求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是环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表示。

为解决环评机构资质审批“花钱办证”问题,环保部门坚决查处违法环评机构,净化环评市场。3月6日,环保部再次对一批存在问题的63家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进行公开通报曝光。

环保部还在政府网站首页设置环评资质管理专栏,全面公开环评资质受理、审查、审批信息,全面公开全国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基本情况及诚信记录,全面公开对违规机构和人员的处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严防“暗箱操作”。

让“行政之手”远离环评

针对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问题,环保部全面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对2012年以来117批次环评资质审批、648项建设项目环评、729个竣工环保验收有关情况进行逐一清查;

部领导班子成员、近期退出班子的老同志、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部属单位班子成员共453人,对其本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有无插手环评审批、开办环评公司或在环评领域从业情况,进行全面申报,对发现的问题,按相关规定即时处理;

出台《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的规定》,明令禁止暗示、默许,说情、打招呼,批示、强令等6类插手环评审批的行为,今后发现此类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环评机构脱钩只是迈出第一步,接下来还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要求政府人员不得在环评机构参股分红,或进行兼职等行为。”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环评机构应回归市场,不仅行政关系要脱离,利益关系也要剥离,让“行政之手”真正远离环评,实现环评的独立和公正。

同时,为解决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问题,环保部日前对审批建设项目目录进行了调整,发布了《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这是继2013年11月环保部下放25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后,再次对环保部审批权限做出调整。

放权不等于放任不管,更不等于推卸责任。配合这次环评审批权限调整,环保部将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地方环保部门能够接得住、管得好。

在解决地方环保部门环评审批中腐败问题方面,环保部要求各地环保部门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整改落实。广东省环保厅探索对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备案制,大幅减少县区审批数量;浙江省环保厅试点实行竣工环保验收与排污许可融合管理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原标题:摘去“红顶”,为“环评”去“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