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文剑平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百万家财到创业板首富的华丽转变。依托自主研发,他让碧水源掌握了治水的核心科技,比肩西门子;创新商业模式,他又让碧水源在PPP的ldquo;婚姻rdquo;中,如鱼得水;推广现代企业制度,他还是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环保界ldquo;老炮儿rdquo;。吃水不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人物 > 正文

十年点“水”成金 碧水源大当家对污水情有独钟

2018-05-28 15:41 来源: 云掌财经 作者: 蒋宗琳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文剑平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百万家财到创业板首富的华丽转变。依托自主研发,他让碧水源掌握了治水的核心科技,比肩西门子;创新商业模式,他又让碧水源在PPP的“婚姻”中,如鱼得水;推广现代企业制度,他还是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环保界“老炮儿”。

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多么让人心生敬意的话。

多少年来,水资源一直用“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水脏,水少、水不安全成了摆在十几亿中国人面前最迫切的隐患。这就促使了“净水人”文剑平的出现。

治水界的“老炮儿”,2010年创业板首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杰出贡献奖(个人)、生态企业家,一系列的江湖称号让这个一向低调的碧水源(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当家,更添神秘色彩。

如果说袁隆平解决了中国水稻的产量问题,那么碧水源的目标则是要解决中国未来的水资源问题。

秉承这样的理念,文剑平2001年创办了碧水源。

十年前,碧水源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水务公司;如今的碧水源,已经在国内市场,能和GE、西门子两大国际巨头平起平坐了。

十七年风雨历程,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探索,从融资到创业板成功上市,从最开始运用相对单一的技术处理几吨污水,到现在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重技术处理近1000万吨污水,同时还将业务拓展到家用净水机的生产研发,如今的碧水源已经被打造成一个中国环保水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财富历程:十年炼就创业板首富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文剑平顺利进入中南林业大学,并在该校生态环境专业完成了本科教育,接着又攻读硕士学位。

1989年,当全社会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的时候,文剑平在科技部工作5年,曾担任社会发展司环境处的副处长;1994年以后被调到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学中心担任副主任一职。

在科技管理部门的从业经历,文剑平的收获是观念上的转变,他看到了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性,他的理想也由原来的搞科研变为产业报国,由做科学家变为做企业家。

“水是最大的问题。”文剑平曾坦言。由于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了多年,文剑平比其他人更加清楚中国水资源不断恶化的严重性,也了解到发达国家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

“中华不碧水,吾辈誓不休。”文剑平一直有这样一种执念。

1997年,顺风顺水的文剑平,毅然辞去公职,远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市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博士。

三年后,悉尼奥运会率先在奥运历史上采用MBR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所采用的正是膜处理方法。文剑平对奥运会水处理项目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

“中国是非常缺水的国家,而且水资源普遍污染严重。”文剑平曾表示,“基于这种考虑,2001年我回到北京,在中关村创办了碧水源。”

从最初的百万起家,到个人财产超过60亿元,位列2010年创业板的首富,文剑平只用了十年时间。

2010年4月22日,文剑平的碧水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代码300070。首日,碧水源风光无限。其股价最高达156元,高出发行价127%,荣登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成为了两市第15只“百元股”。
 

科技研发:攻克核心膜技术

碧水源之所以如此风光,首要的一点,当属文剑平极力推广的膜技术。

文剑平坦言:“我是做技术出身,曾经是、至今也还是技术产业的坚定践行者,创新就像我与生俱来的基因,更好的水环境是我骨子里的追求,所以,不论碧水源的业绩如何,只要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就不会安心。”

“技术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经过多年攻坚克难,文剑平率领碧水源研发团队攻克了膜法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三大国际难题,实现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创新性突破。其中,文剑平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56项,主要发明人76项,并获得了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可在最初,攻克膜技术并没有那么容易。

掌握净水行业核心科技的西门子和GE,由于长期实行膜技术封锁,中国的企业难以窥探其中的真相。没有技术,还想要绿水青山,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当时的现状是,我国几乎所有主要的水系都处于中度污染,靠近城市的地区都是重度污染。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4,而北京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0。

尽管膜技术应用的投资成本较大,但其占地面积少、污泥少、运行自动化、直接产生再生水的特点,使得项目可以获得较高的整体效益。“膜技术是最佳的选择。”文剑平态度坚决,“膜技术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将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方向确定了,技术从哪里来?

显然,只能靠自主创新。文剑平甚至大放豪言:“不创新就别到中国来,尤其别到企业中来。”

凭着对膜技术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文剑平组建了一支由国外聘请的专家以及国内专业人士组成的研发队伍。资料显示,碧水源每年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10%投入技术研发,研发类人才近1000人,拥有500余项专利技术,并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碧水源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课题,公司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美国工程院士-David Waite教授工作站、李锁定创新工作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并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境外首个火炬创新园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火炬创新园,并牵头组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处理膜材料及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换句话说,从技术上讲,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和碧水源直接进行竞争。文剑平直言,国际膜巨头占据中国膜市场的格局已被改写。“由于地域等原因,注定外资公司的后续服务,如维修、培训成本会很高,而我们本土企业优势就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碧水源参与了首都水系、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数个国家湿地公园,占中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每天处理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70亿吨,碧水源CWT广受青睐,已承建上万座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


(资料来源:碧水源官网)

商业创新:开创PPP模式先河

如果说技术研发是文剑平的首张王牌,那么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以说是碧水源成功的关键因素。

“你知道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哪里吗?”文剑平曾在采访中反问记者:“是市场。没有市场,何来创新?有什么能阻挡市场和需求的力量?但目前,市场并没有交给创新。”

这是因为,在21世纪早期,“市场不公开、市场竞争不公平,民营企业非常悲哀。”文剑平认为,“在创新方面,最有能力、最有条件的是国有企业,它们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实力,但遗憾的是,它们没有动力。”必须与地方政府互惠互利联合治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政府大力推行的“PPP”模式,文剑平表示肯定。

什么是PPP?

实际上,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可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正如文剑平的一句名言:“PPP合作如同婚姻,要高大上和白富美的结合。”在他看来,“白富美”即清白、公开透明;资本充裕和技术过硬。

对于外界评价他“有政府的背景,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积累了人脉,熟悉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规则”等说法,文剑平反驳说:“什么背景?背景有什么用?”

“我的这些项目,很多都是靠我自己写信写出来的。这些信足足有两尺厚,这还不包括随信附上的相关文件资料”。文剑平举例说,比如云南的一个项目,“我先是做了大量的研究,然后给当地的市委书记写信,力证当地的污水处理应该按照碧水源的技术方案来做。”

作为环保领域最早试水PPP模式的环保企业,目前,碧水源已经组建超过40家PPP合资企业。碧水源与云南城投合资成立的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仅用3年时间于2015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PPP模式上市公司。

基于碧水源在环保领域的成就,国家开发银行2015年入股碧水源,成为公司主要股东,开创了国有资本“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及银企“投贷联动”的经典合作模式。此外,新华基金,民生银行、挪威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相继入股,同碧水源开启合作模式。

2015年9月21日,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圆桌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碧水源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代表参会发言。文剑平在发言中表示,“对于企业家而言,理想和情怀是原动力,是企业的灵魂。”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创新,企业要站在国家的层面考虑问题,努力将自己做大做强。


人才战略:以激励引导管理

好的企业离不开核心竞争力和外部条件,但同样也离不了内部的每一位员工。做为民营上市公司的一把手,文剑平更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作为专业的环保行业领军企业,碧水源始终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地成为了这艘航母的发动机。

首先,在人才教育方面,文剑平搭建了完善的培训体系。

为了确保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计划,确保大家在加入碧水源之后会对公司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公司投入大量资源从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管理培训等多角度为员工提供持续不断的培训内容,帮助员工成长和提高,帮助他们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

其次,平等、自由、健康的文化氛围。

与大多数企业强调员工执行、听话不同的是,文剑平鼓励他们跳出思考和行为的固定模式。只要道德观点和工作作风正确,碧水源给予员工自由,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达成目标。另外,碧水源不强制员工加班,能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做好工作即可。

第三、一整套的员工薪酬和福利政策。

在员工薪酬方面,碧水源的员工薪酬主要分为基本薪酬,绩效奖金、年终奖金和年度提薪。其中,年度提薪的额度是每年10%以上。此外,还有年度体检,带薪年假等福利。

而最吸引人才也最容易留住人才的要数激励手段。文剑平将这种奖励方式主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激励三种。短期激励即年度奖金,每年按基本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分给员工;中期激励即期权,每两年一次发1%总股本作为股票期权奖励;长期激励即各分公司独立上市后,员工可称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第四、制定骨干员工发展计划。

文剑平深知,企业要想保持持续良性发展,骨干员工管理是公司未来领导力继任计划的基础。为此,碧水源每个部门确定最具潜力且绩效表现优秀的前30%的员工作为“骨干员工”,通过制订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如:岗位/项目锻炼、 高层关注、导师辅导、培训交流等),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交流共享平台并给予更多关注,尊重并引导骨干员工的职涯发展,从而形成公司及部门的核心人才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碧水源还成立了专门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与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一同,归董事会直接管辖。

因为文剑平十分清楚,要解决我国的环保问题必须依靠高新技术,而高新技术就需要人才。人才哪里来?颇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管理方式就是碧水源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入到中国“治水”的伟大事业中来。


结语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文剑平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百万家财到创业板首富的华丽转变。依托自主研发,他让碧水源掌握了治水的核心科技,比肩西门子;创新商业模式,他又让碧水源在PPP的“婚姻”中,如鱼得水;推广现代企业制度,他还是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环保界“老炮儿”。他的财富历程真正验证了那句老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文剑平经营智慧盘点:

中华不碧水,吾辈誓不休。

创新的动力是市场。

技术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

不创新就别到中国来,尤其别到企业中来。

PPP合作如同婚姻,要"高大上"和"白富美"的结合。

对于企业家而言,理想和情怀是原动力,是企业的灵魂。

原标题:十年点“水”成金,创业板首富对污水情有独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