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针对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不清,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管控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研发集成了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源强贡献率评价、优先控制污染物辨识与清单构建、污染风险分级与分类管控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地下水修复 > 报道 > 正文

“十三五”水专项突破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分级与分类管控技术 助力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

2020-05-13 09:25 来源: 走进水专项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针对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不清,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管控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研发集成了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源强贡献率评价、优先控制污染物辨识与清单构建、污染风险分级与分类管控等多项技术,形成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分级与分类管控整装成套技术,突破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不明、污染防治工作缺乏顶层设计等瓶颈问题,有效填补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分级防控技术的空白,技术成熟度达到国际同等技术水平。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示意


京津冀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构建示意

项目通过采集与分析京津冀地区14460组地下水污染源数据,识别出京津冀6大类污染源、7大重点行业共计45项指标的污染分布特征,完成了区域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分级评价;通过建立5套地下水污染情景模式,构建了京津冀地下水优控污染物筛选方法,识别出89种典型区域地下水优控污染物;基于重点行业分布、污染物类型与排放、水文地质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污染现状与趋势等研究,提出了京津冀7大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治区,最终形成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策略顶层设计。项目研究成果有力的支撑了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场地污染防治”等内容的实施,为各省(区、市)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原标题:“十三五”水专项突破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分级与分类管控技术,助力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