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季度的低迷,不少环境企业业绩下滑,整个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长期看,产业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这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2020年5月19日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做出的最新研判。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说,环境产业基本面长期持续向暖,内生动力持续好转,企业经营更趋高质量发展,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评论 > 正文

环境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下一轮发展重点:运营管理能力与核心技术

2020-05-24 14:58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历经一季度的低迷,不少环境企业业绩下滑,整个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长期看,产业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

这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2020年5月19日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做出的最新研判。

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说,环境产业基本面长期持续向暖,内生动力持续好转,企业经营更趋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集约化大发展时期已然来临。在下一轮企业发展中,运营管理能力与核心技术将成为核心要素,由此带来的内生动力将逐渐释放。

5月19日,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在此次会后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府部门还是应更进一步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整个环境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市场机制,要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从根本上减轻环保企业的实际负担。

杨斌说,“我们很看好环保行业未来的发展。但在行业大力发展的同时,无论是社会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收益,关键是能不能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优的投资效益和最优的环境改善。”

拥抱新形势的变化

继2019年国资大举开进之后,今年以来,央企再次瞄准生态环保领域,加快并购步伐,扩充环保资产。

一位亲历“转身”的民营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只有更多引入国资,与自身优势结合,我们才能迎来转机。央企国企将成为中坚力量,今后整个环境产业也将涌现出更多混合所有制企业。”

赵笠钧表示,2017年底以来,受宏观政策影响,环境产业整体融资状况恶化。资金问题导致不少民企陷入经营困境,产业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解除。同时,国资大举进入,也在为产业注入资本、资源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新能量。

杨斌介绍,从今年一季度环保项目招投标情况看,有28家央企中标,占央企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十几家省一级的都成立了环保平台公司。大型央企更适合承担长江大保护等大的战略性任务,它们从设计、投资、设施设备到工程建造、运营等,都组成了联合体,建立了生态圈。这个路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首创也在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与一些央企开展了多方面的战略合作。比如,在三峡集团成立长江生态环保公司以后,首创也与其进行了对接,签署了两个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一些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比如我们在重庆等地有一些项目合作,还有更多的一些项目,双方也正在探讨,其中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技术、分工、利益及长期稳定运行等。我们会和三峡集团在更高层面,进行更开放的合作。”杨斌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不过,对于央企的大举进入,杨斌也有此担忧:一个企业进入,两个企业进入,那可能是科学的选择,但如果是一半以上的央企都进入,而且都集中在一个时间点上进入,这是不是很正确?投资效益到底会如何?“毕竟在一个行业,一定要有长期的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运营、技术、科研等方面的能力积累,否则,只能聚焦在工程建设和设施设备上。”

“首创股份也做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在项目选择上还是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们对央企参与环保领域,持欢迎态度,但我们更希望有序竞争,更多关注增量而非存量项目。”他说。

他认为,环保企业要积极适应、拥抱新形势的变化,不能关起门来怨天尤人。一定要加强自身管理,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控制成本,在长期战略目标选择上,方向不能出错,战略决策定了以后,要坚定不移,一点一点去实现。

近七成环境企业净利增长

据环境商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环境企业的经营数据在好转,整体经营状况优于2018年,近八成环境企业营收增长,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

在净利方面,2019年近七成环境企业归母净利增长,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半数,归母净利平均增速实现大幅提升。增速在30%以上的企业达37家,占比约35%,增幅高于50%的企业有28家,12家企业盈利翻番。

在现金流方面,2019年A股环境上市公司整体现金流状况有明显好转,经营性现金流总额较2018年实现翻番,达513亿。净流入的企业77家,金额达10亿以上的企业16家,净流出企业从2018年的20家下降至9家,比例从23%降至10%。

“从这个数据看,环境产业基本面在经历了2018年低谷之后,2019年整体情况是好转的。不过,净利平均增速仍处在历史低位,向上攀升的空间依然很大。”赵笠钧表示,2020年环境产业的情况还有待观察。

“中国市场这么大,为什么培育不出一个大的环保企业?”在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看来,其问题就在于环保企业太多了,小而散的企业太多,巨头企业几乎没有。所以先要搞第一个台阶,环保企业营收过百亿的台阶。经过四、五年的努力,到去年为止,也只有10家刚刚过百亿,今年定的目标是50家。

赵笠钧认为,环保企业必须坚守本质,用对品质和创新的坚守推动环境产业的生态演进,推动产业走向集中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管理水平更好的新格局。

医废市场被触发

在疫情期间,医废市场被触发,迎新一轮高增长。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9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吨/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1216.5吨/天,增长近1/4。其中,湖北省能力从疫情前的180吨/天提高到658.4吨/天,武汉市能力从疫情前的50吨/天提高到280.1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废34.9万吨。

5月18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分布、服务人口等因素设置区域性收集、中转或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在赵笠钧看来,疫情之后,按照《方案》以及新修订的《固废法》要求,医废处理市场还将迎来一波平滑增长,带动产业查缺补漏和整合提升。在新基建的助推下,环境基础设施开始新一轮的进阶,接轨时代需求,这也将刺激以智慧环保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