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将重点发展工业“三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处置利用产业;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首页 > 固废处理 > 再生资源 > 报道 > 正文

云南:重点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

2020-09-02 09:55 来源: 春城晚报 

9月1日,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将重点发展工业“三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处置利用产业;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

培育一批环保龙头骨干企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袁国书介绍,《决定》着眼2035年云南省基本确立引领西部、融入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产业强省地位,对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局性、战略性部署,明确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依托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推动云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主要任务:

一是结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重点资源型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发展高效节能产业。

二是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和产品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三是结合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以环保技术装备制造、环保应用和服务为主的先进环保产业。

四是结合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实施一批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发展环保服务业,形成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到202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2200亿元。到2035年,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基地。

针对云南省环保产业发展不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强化规划引领,着力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市场进行梳理和整合,加强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规模优势,针对性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环保龙头和骨干企业。

完善创新体系,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技术体系、构建创新技术转化平台、引入科研教育机构、构建人才发展平台、建立鼓励创新机制等,实现环保产业技术体系新突破。

明确重点方向,扎实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提供政策保障,从组织管理、政策机制、资金保障、技术支持、考核评估等全方位研究建立保障体系。

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围绕高效节能通用(专用)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工业控制装备制造、绿色节能建材制造、节能工程实施、节能研发与技术服务,培育壮大节能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节能服务业。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广高效锅炉、高效电动机、节能变压器等,全面推动电机系统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绿色照明、流通零售领域节能等节能重点工程,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和产品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工业“三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处置利用产业;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

发展先进环保产业。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等重大工程,发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及电子设备制造、环境污染处理药剂材料制造、环境评估与监测服务、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服务、环境工程施工、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积极示范推广大气治理技术装备,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装备,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

培育产业发展要素。规划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和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探索建立相关信息和技术平台,优化政策和金融环境,支撑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