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智能化相关标准缺失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痛点。“我们在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但总觉得比较盲目,也不知该把力气重点花在哪!”陕西一煤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日,业内传出好消息,由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与华北科技学院联合编制完成的《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智能化无人综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报道 > 正文

两项煤矿智能化行业标准过审

2020-09-16 08:3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武晓娟

一直以来,智能化相关标准缺失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痛点。“我们在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但总觉得比较盲目,也不知该把力气重点花在哪!”陕西一煤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近日,业内传出好消息,由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与华北科技学院联合编制完成的《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验收规范》等两项国家能源行业标准(以下简称“两项标准”)完成审查。审查专家组认为,这是煤炭行业首个关于智能化开采领域的国家能源行业技术标准,让煤炭行业的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验收有据可依,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标准的空白。

标准缺失致智能化

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煤矿智能化工作面也呈加速增长态势。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介绍,我国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已从2015年的3个增至2019年底的275个,今年年底将超过377个。

但由于标准体系不健全,造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开采,标准先行”常被提及却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高投入高标准,智能化程度很高;有的稍微有一点智能化投入,就认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甚至有一些矿井只有信息系统,就认为已建成智能化矿井。”某行业知情人士指出。

该人士对记者直言,以选煤为例,有的采用了TDS智能干选技术,智能分选煤和煤矸石,整个生产系统只需要5个人;而有的煤矿只是在巡检系统装了摄像头,省去这部分人工操作,实际上只是“换汤不换药”,变化并不大。“但这两种情况,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都自行贴上了智能化的标签,实际上离智能化建设水平和效果都相差甚远。”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落后于煤矿智能化技术发展,煤矿智能化标准制定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易造成交叉规定,规范不明确及重复建设等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认为,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是煤矿智能化产业发展的引领性纲领,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

智能化煤矿建设

开始有据可依

今年3月,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标准引领,提升煤矿智能化基础能力”的任务。据介绍,相关部门启动了煤矿智能化团体标准专项计划,业内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研制工作也陆续启动。

此次两项标准的发布,让煤炭行业的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验收开始有据可依。

据悉,审查专家组经过听取项目组汇报、审阅资料、专家质询议程后,一致认为标准资料完整、规范,符合编制要求,同意通过审查。并指出,两项标准形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巷道设计、设备选型、控制系统设计、配套生产系统设计,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巷道验收、设备及控制系统验收、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验收等的成套标准体系,为今后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标准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建设智能化煤矿首先应该有真正的智能化工作面,这是煤矿智能化发展中最关键的一环。标准建立起来,对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设计、验收工作指导性比较强,总体设计、安装验收、运行质量、操作流程以及回撤等形成基本规范后,将为建设规范的智能化矿井提供有力支撑。”华北科技学院智能化无人开采研究所所长张科学告诉记者,自国家能源行业标准立项4年以来,标准起草组团队深入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等矿区现场一线,跟班调查、反复研讨,经过多次集中封闭编写,最终完成两项行业标准的编制起草工作。

标准体系建设

需不断迭代更新

两项标准审核通过结束了过去“无据可依”的局面,但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

“一方面,由于禀赋条件不同,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造成一些标准通用性不高。目前大部分情况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技术装备创新的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由于煤矿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方向和技术迭代快,很多方面还不到定型的时候,仍处不断滚动完善的阶段,很难形成广泛适用的标准。

上述知情人士也认为,各煤矿通过不通渠道制定相关标准,且大多针对关键设备等进行制定,造成标准体系混乱,界限和范围等内容不清晰。这种情况下,所制定的标准局限性大,不够系统规范,并不利于煤矿把握发展重点。毫无疑问,无人化是必然趋势,也是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要,标准化的建立还有助于促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

王国法强调,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立足实际、开放合作的原则指导下,不断迭代更新,才能提升标准对于智能化煤矿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