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因素(1)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压力驱动国内节能行业发展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协定书》的通过和实施,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1992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1997 年的《京都协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

首页 > 节能 > 工业节能 > 报道 > 正文

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09 13:26 来源: 中商情报网 

1、有利因素

(1)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压力驱动国内节能行业发展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协定书》的通过和实施,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1992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1997 年的《京都协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共同设计了三项创新机制来帮助工业化国家实现约束性减排目标,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排放交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国履约机制。2009 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由此,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明确转变为国内节能减排的动力。

(2)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能源消耗巨大,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同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也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为工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 年颁布了新的《节约能源法》,同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推动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此外,《“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将2015 年单位GDP 能耗比2010 年下降16%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把节能目标的达成列为地方政府、重点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

(3)我国重视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节能技术的的发展重点将在于发展智能化平台,对能源信息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智能工具保障,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管理级”节能,实现自上而下的科学的节能决策,达到企业全面节能效益。

(4)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清晰化及要求趋严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2012 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煤(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若以未来十年年均增长2 亿吨标煤能源消费量的速度推算,到2015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0 亿吨标煤以上。煤炭消费持续增多可能使得“我国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5%”的对外承诺无法兑现,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及节能改造挖掘潜力降低能源消费量(资料来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清晰化及要求趋严,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能源管理的全面掌控,而仅仅从生产环节的“动力流”入手,实施一重节能,以及局限于生产流程能源数据分析的二重节能,都将能源信息孤立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流程,忽视了信息集成对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全面能源管理,实现“管理级”节能的需求。

2、不利因素

(1)节能理念相对落后

工业能效解决方案属于定制化产品,只有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用相适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节能收益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节能理念相对落后,对节能产业链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仍停留在生产环节的“动力流”节能层面,未能认识到“信息流”、“管理流”节能的必要性,这给一些节能服务企业的业务拓展带来一定困难。

(2)节能技术有待提高

集“动力流”、“信息流”、“管理流”于一体的三重节能服务代表了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主流,其业务链条更加完整,客户粘性更强,但对节能服务商技术提出较高要求。目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强,具备信息全集成技术能力、能够提供综合型的能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较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

工业能效管理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企业基本处于快速发展期或成立初期,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具备同时开展集成“动力流”、“信息流”、“管理流”三重优势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的实力。同时,由于工业能效管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对从事该业务的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融资压力。因此,企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能效管理行业的发展。

原标题: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