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开始,浙江省督导组对嵊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进行为期5天的督查,督查重点是“清三河”以及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和现场检查为主。今年3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清三建”集中行动在剡中大地相继开展。截至目前,嵊州市71条“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有62条垃圾河、1条黑河、2条臭河已完成整治,其余6条臭河9月份也将完成整治。该市909条河道中,903条已通过“三河”验收。9月23日,记者跟随省督导组现场检查,不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管理 > 正文

绍兴“五水共治” 澄潭江旁“垃圾山”如今变成了公园

2014-09-25 23:57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陈正军

9月22日开始,浙江省督导组对嵊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进行为期5天的督查,督查重点是“清三河”以及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和现场检查为主。

今年3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清三建”集中行动在剡中大地相继开展。截至目前,嵊州市71条“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有62条垃圾河、1条黑河、2条臭河已完成整治,其余6条臭河9月份也将完成整治。该市909条河道中,903条已通过“三河”验收。

9月23日,记者跟随省督导组现场检查,不少昔日问题严重的河道,如今变得干净美丽,获得了督导组的肯定。

在垃圾成山的河边建起了漂亮的公园

9月23日上午,省督导组工作人员首先来到鹿山街道境内的澄潭江小砩段。澄潭江是曹娥江的上游,台风“凤凰”过后,澄潭江水流增大,但总体干净,江水中没有杂物。紧邻澄潭江北岸有一个约3亩大的公园,绿草茵茵,雨后更显得生机勃勃。

“这个公园是新建的,以前这里可是一个‘垃圾场’。”嵊州市治水办负责人王均灿如实向督导组汇报,以前澄潭江小砩段沿江有29家废品收购店和30多家禽畜养殖场,再加上这里虽然属于城郊,但没有开发,许多垃圾便集中到这里,可谓是“垃圾成山、臭气冲天”。

对于澄潭江小砩段以前的乱象,小砩村村民赵师傅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北岸靠近澄潭江江堤处,是一排排用水泥砖搭建的简易平房,房子前堆积着用大布袋装的各种垃圾,江堤上的几棵树之间,有几个用布围起来的临时厕所,大小便都直接排进澄潭江。“走在这些小路上,就会感到一阵阵异常难闻的气味袭来。”他说。

如此乱象,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村民的意见很大。“五水共治”开始后,澄潭江小砩段成了重点整治的河道。王均灿说,这里光生活垃圾就清理了不下100吨,建筑垃圾有20万立方米,工作人员甚至还从这里挖出了68头死猪,当时的环境之恶劣可见一斑。据悉,其“三清三建”工作量占了整个嵊州市的五分之一。

鹿山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吕浙鹏则介绍说,为了整治澄潭江,已经投入了1000多万元。“整治还没有结束,根据规划,该地段已列入三江口堤防景观工程,将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从小砩到江东村将建一个江滨公园,长1.5公里,占地400多亩。待所有的整治和工程完成,这里必将呈现一片崭新的景象。”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农民休闲地

“半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既黑又臭的小河流,经过整治后,干净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又回来了。”在甘霖镇黄箭坂村,甘霖镇镇长屠强指着下坎塘整治前后对比图片向督导组人员进行介绍。

下坎塘在黄箭坂村北面,长500米,平均宽20米,它一度是臭水沟的代名词。村民袁先生告诉记者,整治前,稍稍走近下坎塘便能闻到阵阵恶臭,住在附近的村民更是苦不堪言,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户。

据介绍,下坎塘受污染主要是由于周边纸盆生产企业的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长期汇入所致,导致河道淤塞,水体受污。据悉,最严重时河道淤积的淤泥有近1米深,总量约1.5万立方米。

今年3月底,下坎塘被列入嵊州市第二批“三河”治理计划。至4月中旬,下坎塘及上游北排渠、老长乐江、金家沿排洪渠等总长度1.7公里的河道完成清淤、清垃圾工作,累计清淤达1.59万立方米,清除垃圾10余吨。

屠强向督导组介绍,清淤只是治本,他们还通过对周边区域工业污染整治:纸盆废水回水利用等,截断了下坎塘的污染根源,目前工业污水已经全部达到零排放要求。“另外,投资300多万元的黄箭坂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自5月份开工以来,已完成管道铺设95%、路面修复75%,此举将彻底消除生活污水隐患。”屠强介绍道。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进一步建成了下坎塘堤防景观工程,以彻底改善水域及周边环境面貌。“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已成为村民游乐休憩的好去处了。”袁先生对下坎塘的变化很满意。

如今这里是一泓清水,闻不到异味。对于下坎塘的改变,督导组成员也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被多次曝光的“垃圾江”干净了

小昆江长乐镇太平段,曾经多次被媒体曝光,当地人称它为“垃圾江”。不过,9月22日,呈现在督导组面前的却已是另一番景象,河道整洁,水流清澈。

据悉,早在去年11月,嵊州当地媒体就曾经对小昆江太平段进行曝光。一位邢姓男子回忆说:那时站在村中的小桥上,远远望去,江面上漂浮着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和不明污物,而在靠近店铺一侧的江边有几个排水口,正在向江中排放污浊的生活用水,排水口下,是长长的一团团絮状杂物。沿着石阶走下,靠近江面,不时飘来阵阵臭味,让人感到恶心。

“一些村民为了图方便,把垃圾顺手扔在江里,有时保洁员也会把桥上的垃圾扫到江里。慢慢地,这江成了‘垃圾江’了。”邢先生认为这是小昆江太平段受污染的主要原因。后来当地政府对小昆江进行整改,清理各色塑料袋和不明污染物,小昆江的面貌改善了,垃圾远离,恶臭散去,又见清水长流的景象。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又有村民发现,小昆江变回老样子了,重新成了“垃圾江”,村民意见纷纷,媒体也再次进行曝光。对此,当地政府决定从根本上解决小昆江太平段垃圾成灾的难题。

长乐镇的一位负责人向督导组介绍,自今年6月份以来,长乐镇组织人员多次集中整治小昆江,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杂物。在河道保洁上实行市场化,公开招投标河道保洁员,并通过绩效考核、年终民主测评等方式,优胜劣汰,保障河道保洁长效化。为提高老百姓环保意识,又组织并邀请了小昆江沿岸村民代表、商贩代表等于7月中旬参加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与嵊州市治水办举办的圆桌会议,商讨长效保洁方案。

原标题:澄潭江旁“垃圾山”如今变成了公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