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在石桥头镇车路横河等河道旁,浙江省温岭市五水共治办的工作人员又一次来这里巡查了。“经过上一阶段的河道清理整治行动后,发现情况有些反弹,垃圾、发黑发臭情况有卷土重来之势。”工作人员说。各条河的变化如何、整治有无反弹、接下来如何进展,是市五水办在不断巡查中希望能推动的。
在三季度中,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争创“清三河”达标镇(街道)活动,5个镇(街道)首批入围,接下来,更多镇(街道)跃跃欲试,争取榜上有名。
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推进工程型建设进度,治标更寻求治本,是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在接下来冲刺四季度时需要突破的重点。
决战三季度,千里绿廊见雏形
经过东月河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大半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
河边的绿廊已初步成型,蜿蜒的漫步道、自行车道,开辟一方新天地的小广场,等待着被绿化覆盖的有规则区域,东月河的“五水共治”成果,让沿河的居民欣喜。
市城市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徐炜介绍,总投资1.3亿元、分成13个标段开展整治工作的东月河,在本月底就能基本完成全部绿化工作。从眼前的进度来看,今年年底,东月河的综合整治工作将基本完成。
在三季度中,“千河洁美、千村治污、千里绿廊”的目标被提出,全市各主干河道的综合整治,共同连接成为“千里绿廊”,将成为我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东月河的蜕变只是其中一景,金清大港、木城河都在综合整治推进中一改往日的脏、乱、差,迎来全新的景象。
“清三河”要形成长效机制
10月下旬,市政协视察“五水共治”工作,在经过松门镇的水仓河时,这条河的现状出乎所有人意料,发黑、发臭问题非但没有解决,附近企业的暗管还不断地往河里排着污水。“今年松门镇专门投入十多万元对这条河进行疏浚,而从现在看来,这笔钱见效不大,建议从污染源头上开始整治。”有政协委员提议。
针对水仓河存在的问题,松门镇的“问责捆绑”机制应运而生。7家水产冷冻加工企业捆绑在一起,河水受污染,沿线7家企业都将连带问责。这一做法意欲从源头上管理企业偷排污水行为,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在三季度中,我市提出争创‘清三河’达标镇(街道)的目标,垃圾河、黑臭河的整治都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勇说,目前,坞根、城西、新河、石桥头、城南成为首批“清三河”达标镇(街道),在四季度中,希望能再争取5个镇(街道)上榜,从而为明年我市争创“清三河”达标县(市)赢得先机。
王勇说,经过第三季度的整治,垃圾河与黑臭河的情况有所好转,而第四季度要做的,就是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现象反弹,对一些“老大难”河道实行统一疏浚、截污,对沿河非法排污企业实行统一执法监管。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治本快马加鞭
近日,大溪镇河头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施工现场堆满了各种污水管道,挖掘机对埋设完成的沟渠进行填土,工人们对部分区块进行管道铺设。这个设计处理能力80吨的工程,投资200多万元,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接下来“五水共治”工作冲刺四季度的重点工作。“建好污水处理设施还是第一步。”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冬方说,接下来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就是让村里的每户人家把管网连接到总管中来。为此,村两委积极做工作,80%以上的村民已经点了头。目前,大溪镇16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开工,3年内将完成53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眼下在抓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存在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王勇说,污水设施建设投入大、建设时间长、成效慢,也导致工作中一些阻力不断出现,攻克下这些阻力,就是五水办需要做的工作。
“五水共治”,要治标,更需治本。从“清三河”整治来治标,也需从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性建设来治本。“在各镇(街道)、各部门的工作中,市五水办起到协调、推进、督促的作用,使各方面形成合力,共推‘五水共治’工作。”王勇说。
原标题:“清三河”治标 污水处理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