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膜工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激增的大好形势下迅速发展。2014年分离膜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6.9%,达735亿元。加上光电膜产业,膜行业产值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预期设想。计划到“十三五”末,膜工业产值规模再翻番,达到2500亿~3000亿元。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从12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膜工业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中国膜行业发展形势报告会上了解到的。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膜技术发展最活跃、膜工业增长最快、膜应用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横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领域的膜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陆晓宝表示,膜产业被国家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分离膜产业产值2010年约300亿元,而2014年预计达到735亿元,4年翻了一番多。
“‘十二五’期间,国家先后发布了有关膜产业发展的12个国家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发布,刺激了市场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膜产业的发展。”中国膜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尤金德介绍说。
一批企业迅速成长。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反渗透膜、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则形成了膜应用最大的产业集群。据中国膜工业协会对32家骨干企业的调查,北京碧水源、宁波沁园、天津膜天膜、海南立昇、时代沃顿、杭州水处理中心、新疆德蓝等7家企业预计今年产值规模突破5亿元,其中碧水源将突破50亿元;预计销售收入在1亿~5亿元的有江苏久吾高科、北京蓝星、江西金达莱、北京坎普尔、江苏凯米、厦门三达等18家企业。到“十二五”末,将有近十家膜企业成功上市。
中国膜产品纷纷进入国际市场。由于质量不断提高,性能良好,价格低廉,服务到位,大批产品和工程化技术被国外客户采用。据膜协会对32家骨干企业的统计,今年膜产业已实现出口近30亿元人民币。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介绍,“十三五”我国膜工业发展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将达到或超过20%,到“十三五”末产值规模再翻番,达到2500亿~3000亿元,膜产品出口产值每年超过100亿元。
“十三五”期间,膜工业将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格局。其中龙头企业将实现“5、10、20”的目标:培育5家年产值50亿~100亿元的企业;培育10家年产值10亿~50亿元的企业;培育20家年产值5亿~10亿元的企业。
四大措施保障“十三五”产值翻番
12月6日,在中国膜行业发展形势报告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表示,要实现“十三五”中国膜工业产值翻番目标,需要采取一些列保障措施。
一是鼓励支持技术创新。依托骨干企业,示范建设几家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加强联合攻关,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培育形成5家大公司、大集团,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大公司或企业集团;支持和引导百家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良性合作,提高膜工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制定完善膜行业标准。健全膜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膜产品和工程企业资质认定和特许经营权制度;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完善膜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和相关联盟的作用,开展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借鉴引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膜产品标准修制定。
四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利用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综合采用财政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多种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膜工业市场;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
延伸阅读:
污水处理预测篇:话说“水十条”刺激MBR市场爆发
2015年我国MBR系统处理能力将提升
原标题:中国膜工业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