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绍兴市各级环保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努力提升环保工作科学化水平、优化环境质量、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可圈可点的特色和亮点。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大气污染“五气合治”治理机制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大力推动“一河一策”治理断面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针对绍兴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的实际,把当前人民群众关注最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浙江绍兴:环保十大创新工作扫描(二)

2014-12-16 14:54 来源: 绍兴日报 

今年以来,浙江绍兴市各级环保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努力提升环保工作科学化水平、优化环境质量、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可圈可点的特色和亮点。

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大气污染“五气合治”治理机制

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大力推动“一河一策”治理断面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针对绍兴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的实际,把当前人民群众关注最多、呼声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委托浙江大学对绍兴市大气污染进行源解析科学研究、积极查找污染问题来源的同时,针对绍兴地区产业、地理等现状,全省率先提出了以“控烟气、降废气、减尾气、消浊气、除臭气”为主要内容的“五气合治”总体工作思路,制定了《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及其配套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绍兴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主要计划,打响“呼吸保卫战”,以解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设立了“五气合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五气合治”的相关工作推进系列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五气合治”指挥长例会,九个督导组按月对各地开展“五气合治”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和通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举措,确保大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你点我查”为主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生态环保是补充政府环境管理力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克服环保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社会的新形势下,以新的视角来认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动构建社会制衡型环境保护新格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对环保部门加快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广场活动、知识竞答、主题征文、媒体报道等传统型、常态化环境宣教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形式、新途径。围绕群众对环境污染现象的不满意实例,推出了环保执法“你点我查”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投诉人、市民代表、环保志愿者等全程参与环保执法监管过程,开展“现场下单”式突击检查,提高环保执法工作的知晓度和透明度;围绕保障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2014年4月份开始将每月28日确定为“生态环境公开日”,在《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主要媒体上开辟专版向社会全方位公布生态环境数据和生态环保工作情况;围绕当前新传媒的效能,实施环境手机报赠阅和环保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与群众的实时互动。

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环保与公、检、法联动和协作机制

为有力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对环境污染的“零容忍”,环保部门针对当前环保执法监管中存在的依据不全、刚性不足、操作不易等实际,主动就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办理、结案等业务工作环节与公、检、法开展对接和面商,在严格依法、依规办案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环境违法案件办理的工作思路和共识,大力提升环保执法和办案的效率,先后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污染环境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强化环境保护司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环境案件的法律适用和证据把握,统一了执法尺度。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明确越城区行政区域环保责令关停类案件有关问题的协调会议纪要》、《环保责令关停类案件工作程序》等文件,提高了办案质量效率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执行,切实强化环境刑事司法打击力度。2014年1~10月,全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72%,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案件和人数分别同比增加342%和115%,加大了环境违法综合成本,强化了环保执法监管的刚性。

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环境执法监管“三严三快”工作机制

为积极响应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遏制环境违法多发势头,环保部门向机关内部挖潜力,动员全局力量沉到一线、基层,全面强化以“严管、严查、严打”和“快查、快办、快结”为主要内容的执法监管。针对非工作时间偷排、漏排等现象,建立局领导非工作时间带队巡查制度,定期对舆情、投诉进行分析研究,每周指定局领导带队进行夜间、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的突击检查,累计现场查处立案203件,占到全部环境立案总数的27%;针对环境投诉总量较大的实际,建立环境信访24小时值班备勤和重点区域夜间驻点蹲守制度,全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统一排班参加环境信访集中值班接访和处置,实现群众环境投诉现场处置率100%,答复率100%;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突出实际,定期开展环境专项执法行动。环保执法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10月份,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73096人次,检查企业29877家;行政处罚立案763件,同比增加60%;行政处罚3236万元,同比增加89%;责令整改企业3499家,同比增加499%;停产整顿152家,同比增加157%;取缔非法企业、作坊798家;追缴环境损害赔偿金1767万元。

环保机制创新工作之环保行政审批“增速提效”服务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在简化环保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承诺办理平均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25%,办理时限平均在5天以内,并继续严格重污染、高耗能建设项目审批,1~10月平均否决率达11.94%。同时,把审批权限“一放到底”,做到市县同权。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和公共(益)事业类项目等对环境影响轻微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文件备案制管理,不再执行环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仅对有关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实行形式审查,可以不进行项目的实质审查,减少现场踏勘和受理公示、批前公示等复杂程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推进政府投资类项目和公共(益)事业类项目的建设进度。出台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服务代理制暂行办法》,对事关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项目,开展以 “依法依规、高效快捷、自愿委托、无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环保审批服务代理制”服务,指定专人提供“保姆式”流水线服务,通过实实在在的提前介入、全程跟进、协调推动等规定动作,有力确保了市区出租车天燃气加气站点、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等15个事关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力度,并能及早发挥应有作用。(完)

延伸阅读:

浙江绍兴:环保十大创新工作扫描(一)

原标题:“十大创新”服务“两重战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