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在美国有20多年运行经验的环境修复技术,在中国的工程应用的首次探索将用于阳宗海区域环境修复。
昨日,记者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了解到,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一项区域环境修复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二是PRB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将配套资金1800万元,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中国地质大学和管委会协同完成,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塞得分校作为技术支持单位。
建5万平米植物修复示范基地
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阳宗海区域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工程,是在受污染区域内种植多种潜在的超富集植物和耐砷植物,建立超富集植物与经济间作物的植物修复示范基地。按工程实施计划,将构建不低于5万平米的植物修复示范基地。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具有治理效果永久性,对土壤环境扰动小、治理成本低、后期处理简易等特点。
据悉,项目主要实施方昆明理工大学将在原锦业公司磷石膏渣场栽种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井栏边草、坡柳、香根草、苎麻等超富集植物或耐性植物,在此基础上开展修复污染土壤植物的筛选及培育,并评价植物对砷的富集作用,形成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体系,建立超富集植物与经济作物间的植物修复示范基地。
探索PRB在中国的首次应用
资料显示,美国在1994年安装了第一个PRB装置;截至2011年中,PRB装置达200多个。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对PRB技术做出了近10次更新,其他发达国家也有PRB的成熟技术。但在国内,该项技术多处于实验室阶段,阳宗海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可以说是PRB技术在中国工程应用的首次探索。
PRB(Permeble Reactive Barrier)中文翻译为可渗透反应格栅。简单来说就是,在污染水土原位设置一个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材料的反应屏障区,当污染地下水通过该反应屏障区时,污染物质依靠自然水力运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介质,介质对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核素及其他污染物进行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达到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目标。
与传统的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相比较,该技术是一项无需外加动力的被动系统。该处理系统的运转在地下进行,不占地面空间,比泵取地下水的地面处理技术要经济、便捷。由于其在原地直接处理,无需储存、运输及清理工作,可以节省开支。
阳宗海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将建立PRB实验与结构设计,同时,在实验室柱式试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试试验,获取设计优化参数后,进行实地工程实施,并对PRB的运行进行定期监测。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陈国惠表示,区域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不仅对阳宗海保持优良水质,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形成的技术也极具推广价值,PRB技术在阳宗海的成功示范,可为其他区域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原标题:阳宗海投千万修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