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形的土坑内,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各种大小的石块以及垃圾袋、废旧杂物等生活垃圾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挖出,装到旁边的运输车上,附近散发着腐臭味,施工的土坑也越来越大。这是记者在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马各庄村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的情景。
自2010 年,平谷区开始部署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确定的16 个亟需治理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现已治理完成10 个。今年,包括大兴庄镇周村、金海湖镇胡庄村、夏各庄镇陈太务村等6 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工程也已经陆续进场施工,今年预计将处理各类垃圾89000 立方米,并于9月底前完工。
“这个垃圾场已经有几十年了,村里的垃圾以前都往这里倒,慢慢的都把坑填满了。周边的气味难闻,夏天的时候,苍蝇到处都是,要是下雨天,更是污水横流。如果把这些垃圾运走,真是祛除了村里的一个毒瘤。”在附近居住的村民杨书华说。
据了解,像马各庄村垃圾场这样的情况,在大部分农村都普遍存在。这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相当一部分垃圾处于裸露状态,无人管理,没有防渗措施和导气系统,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安全隐患。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以前无法合理处置这些垃圾,那现在这些垃圾运到哪里,又是如何处置呢?记者跟随运输车队去一探究竟。
大约15 分钟后,记者随运输车队来到了南独乐河镇甘营村一处厂房前。进入场区,记者看到一台大型传送机械正在运转,从马各庄村垃圾场运来的垃圾全都被倾倒在机械的传送带上。经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临时垃圾筛分场,运送来的垃圾混合着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过机器和人工一道道的筛分工序后,最终将把大型石块、建筑垃圾、腐殖土、杂物等筛选分类。分类后的建筑垃圾及腐殖土将被运回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回填,白色垃圾及杂物等生活垃圾将会运到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离开筛分厂,记者来到区市政市容委进一步了解平谷区垃圾的处置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区每天产生的垃圾在300吨左右,为了避免农村垃圾越积越多,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自2006 年开始,平谷区已经开始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从源头杜绝垃圾乱丢乱卸。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完成后,将在原地进行简易绿化,或由属地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造小型公园,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原标题: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