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受到污染,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是一大原因。浙江金华市下重拳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截污纳管工程在各地农村全面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但建设管理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7月3日,金华日报《市民问政》邀请市农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做客新闻演播室,与市民一起探讨如何让农村污水管网出实效惠民生。
在线交流结束后,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对被曝光的问题进行整改。本周,记者再次进行回访。
督察反馈:
多数问题得到整改
记者在前期采访中发现,当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主要在于:部分管网规划不够合理、雨污分流没有到位、处理终端仍需灵活设置。
管网规划方面,如婺城区乾西乡樊里村,村内一处化粪池与污水干管一低一高,无法将污水接入管网,而且樊里村的管道在埋设时,管道下部填沙层较浅,村民担心经不起重车碾压;如金华开发区罗埠镇龙口村,还有近20户未建污水管,使得全村污水管网没有全覆盖。
7月3日,婺城区、金华开发区组织人员到实地检查。经查,樊里村该农户自建化粪池地势低且底部渗漏,但农户卫生间出户管比检查井底高40厘米。工作人员表示,只需将化粪池改造后即可接入污水管网。目前,婺城区农办已将整改通知发给乾西乡政府,并实地督促施工单位将该户化粪池污水接入管网。
针对樊里村管道四周填沙问题,技术人员实地挖开管道进行查看,发现管道上面和侧面铺有细沙,由于近段时间雨水多地下水位高,无法看清管底垫层,因此无法判断底部情况。技术人员根据项目监理记录,发现实际垫层用了细沙,但不足10厘米。婺城区农办副主任陈根成说,等到地下水位下降,再检查后确定整改方案,确保按施工图纸整改到位。
对于龙口村部分农户污水未纳管问题,经过罗埠镇农办排查,证实有15个农户的污水没有接入污水管网。这些农户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所处位置的标高低于龙口村终端进水的标高,接入后会发生污水倒流存在隐患的农户;二是属于一户多宅,新房已建旧房未拆的农户;三是常年无人居住,无施工作业面且属于旧村改造范围的农户。
罗埠镇农办相关人员表示,该镇将对地势标高低于终端进水标高的农户,采取单独建设小型终端的办法进行处置。同时,9月底前组织人员统一拆除一户多宅的农户旧房,对旧村改造和“三改一拆”的农户采取设置预留管。
雨污分流方面,部分农村存在雨污合流现象,导致雨水井里常常流着散发气味的污水。
陈根成说,雅畈老街在污水治理中同时铺设了污水管和雨水管,但边上弄堂里只有污水管没有雨水管道,村里在路面硬化时将原污水井盖换成了雨水井盖,雨水直接流入污水管,造成雨污合流。婺城区农办已将整改通知发给雅畈镇政府进行整改,要求雨水井盖换回污水井盖,雨水通过管道或明渠接入雨水管,实行雨污分流。
一些刚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也存在这类问题。金华开发区农办对洋埠镇湖前村进行检查,证实存在部分农户未将洗涤水和厨余污水接入污水管网,已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将结果上报开发区农办。
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督促婺城、金东两区政府和金华开发区管委会进行整改,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范化施工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质量。
问题不少:农村治污难在哪里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曾对全市7个县(市、区)16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作过检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污水浓度普遍较低,除1个水样有工业污染物外,其他水样主要污染物COD均在300以内,其中75%的进水水样COD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重金属含量较低,但粪便大肠菌群含量较高。
市农办的调查表明,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厕所污水。由于早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管网抗压等级、管径及配套窨井施工等不规范,农村大量存在底渗式化粪池,部分厕所污水通过土壤简单过滤后进入地下水系统,少数化粪池溢出液直排沟渠。此外,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不规范,存在雨污合流现象,遇雨天水量大,往往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排。
采访中,有乡镇工作人员向记者抱怨,由于部分农村经济底子薄、农民观念差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常会遇到“深水区”。
来自金东区农办的数据显示,该区对雨污合流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73处。截至目前,39项已整改到位,34项正在整改。雨污合流的一个主要原因,雨天未及时把洗衣台排污口用塞子塞上,雨水直接从洗衣台进入污水管网。在检查过程中,工作组就动员村干部及农户在下雨天,及时将接入露天洗衣台的排污软管从污水接入预留孔中拔出,避免露天洗衣台雨水进入污水管网。“有的村干部和农户很认真,马上按照要求做了,但还是有相当一批人没有做到位,使得我们的工作时常处于被动局面。”金东区农办副主任方伟红坦言。
婺城区雅畈镇人大主席周金明说,有的农户对污水管网建设持支持态度,但涉及管网通过他家附近,态度就起了变化,觉得对他家出行等有影响。“有的干脆阻碍我们施工,或导致工程进度跟不上,或导致改迁的施工成本更高。”
2014年4月,我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赤膊房治理“三治”行动,要求到2016年底,全市规划保留和流域内的行政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受益率提高到70%以上。据市农办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图纸设计1780个村,其中市区432个;完成施工招投标1682个村,其中市区377个;已开工建设1566个村,其中市区332个;新增受益农户125870户,其中市区17030户。
市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设计不合理。如设计管网管径、终端处理池容量与实际需要不匹配,导致成本提高或处理能力不够等问题出现。二是施工不规范。如厨房洗涤水接管没有安装格栅、接户管没有设置存水弯、检查井设置偏少,提升部分原有管网没有做闭水试验检查直接使用、漏底化粪池没有改建或废弃、洗涤水未接等。三是资金困难。各地反映资金较为困难,很多村地形地貌复杂、村民居住分散,预算都超出了省测算标准,再加上原有受益户的提升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县拨付到各乡镇的资金滞缓,拨付到位了乡镇付款不及时,施工单位垫资现象严重。四是监管不到位。监理负责的村数量不合理,招标确定的监理公司监理力量配备薄弱,专监负责的工地数量较多,不能及时监督、及时发现问题。
市农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村还存在虚接现象,有的农户没有按要求安装存水弯,化粪池未按标准安装到位;有的村进出水口设置不规范,有的湿地植物种植不规范。人手不足、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乡镇面上的重点工作多等因素,都影响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
下步打算:因地制宜推进治理
昨天,在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文化礼堂,村民们说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带来的变化纷纷点赞。村党支部书记王深法带着记者来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撬开两处窨井盖,指着下面流淌的水说:“这是村里的污水处理终端,污水要经过格栅、厌氧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多重过滤,实现达标排放。”
今年是我市“提水质”的关键之年。针对《市民问政》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分别制定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未来,像蒲塘村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在更多农村得以推广。
婺城区将于7月下旬组织对全区所有开工村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督察,要求各乡镇加强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主要措施包括:建好项目部,按照有关要求规范建设,相关制度上墙;村级质量监督员、专业监理、施工单位的技术员要到位,检查施工日记、监理日记、村级质量监督员日记要记录。同时,加强隐蔽工程监管。施工要全程录像,每段要有标识;监理分段验收要及时,不得临时补签;整改要到位。
金东区将按照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管理的要求,举办由项目村负责人、监督员和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参加的业务培训会,明确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狠抓工程质量。在业主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的基础上,农办组织人员对各项目开展经常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已经建成使用的项目,抓好回访复查,推进长效运行。
金华开发区力争9月中旬前完成省定83个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年底完成91个村的治理。在抓好201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的同时,要做好对验收不合格村的整改指导,并督促未上报的村抓紧上报验收。加快推进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进程,确保在7月底前全部开工。引导村民监督小组积极参与建设,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
市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把握工程进度。各地要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督察工作,进行通报排名,务必如期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二是严保工程质量。针对2014年项目发现的问题,进行对照整改,把握项目建设质量。抓人员管理,抓好县级、乡镇级、村级、专业监理四级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质量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三是落实后续运营。按照省里要求,督促各县(市、区)抓紧谋划建立县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督促各地明确主管部门,筹措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因地制宜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具体实施办法。
原标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