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子产品全身是宝,塑料里面有些骨架含有铁或钢,线路板里含有铜、锡,还有的里面有黄金,可利用率达到90%之多,甚至可以达到100%……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也由此进入到这个领域,甚至有的人铤而走险进行走私,随之在广东贵屿形成了电子垃圾拆解“灰色”生态链,经营电子垃圾生意的商贩也由此逐渐席卷全国。
电子废品中“掘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入电子产品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大量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小型家用电器等逐渐进入报废期,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压力也开始激增。有些废品回收商贩便从中看到了“生意”,开始专门从事电子废品回收。
据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建忠讲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电子废弃物开始受一些商贩“青睐”,有些不法分子甚至不惜违法铤而走险,从国外走私电子废弃物到中国进行拆解变卖。甚至,有阵子还传言“箱子拍卖”,不法分子以其他名义从国外“夹带”回来电子废弃物后,按箱子进行拍卖,有人拍到的是电子废弃物,也有人拍到其他杂物。
为了让回收来的电子废弃品利益最大化,小作坊、个体户式的商贩,通常会把旧电器粗暴拆解,将能够正常利用的零部件二次流通到市场,为翻新电子产品提供造假的原材料。剩余部分再采用强酸浸泡等原始方式提取贵重金属,电子垃圾中提炼出贵金属后,废弃物往往采用露天焚烧,排出的废气、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从事多年电子废弃物回收生意的张源(化名)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自从来到北京后就开始从事废品回收生意,目前在北京郊区开着一家废品回收站。张源说他刚开始时并没有什么经验,只要是废品他都会收,慢慢他发现,回收电子废弃物要比收其他废品挣钱多,随后开始专门进门入户回收电视、洗衣机、冰箱等,每天把回收来的废旧电器送到废品收购站,赚取的只是少许的差价。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发现,收回来的废弃电器经过自己拆解后会更赚钱。
自此,他就开始把回收来的废旧电器经过分拣分类出售,稍微好些的卖给二手商;其次的进行拆解变卖零件和金属、塑料等;再次的便是卖给正规拆解公司,收入也随之增多,非常可观。
张源说,目前,他每天都可回收20多台废旧电器,生意好的时候会更多。
正规军“亏损”介入
黄建忠告诉记者, 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贵屿被社会组织曝光,当时中央相关领导比较重视,给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前身)和信息产业部作了重要批示,要求这两个部门牵头抓起此事,随后两部门联合九部委开始落实废旧电子产品有关事项。在2003年以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规范了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处理领域。
华新绿源环保产业集团公司(简称华新绿源)就是在2007年介入该领域的一家正规电子废弃物回收与拆解公司。
华新绿源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华新绿源的股东以前多数从事IT行业,因为意识到环境有一些问题,看好这个领域,最后决定进入这个行业。
“在当时这个行业生态系统不太好,国家还没有正规企业来做废家电这一行,后来,国家定了四个试点企业,我们就是其中一家。”华新绿源负责人说。
记者在华新绿源工厂看到了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全过程,从回收进库,到最后拆解的金属颗粒分类,大部分的分解都是靠机器完成。
“但今年以来,收益一直不好。”华新绿源相关负责人说,首先原材料价格下跌,比如说:拆出来的铜铁铝价格下跌厉害。以铁为例,去年两块多钱一斤,今年不到一块钱,下降了一倍多。塑料、铜都下降。原材料收购价钱上升,两面夹击,生存空间小。国家补贴到位比较晚,债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税收大,每个月几十万上百万的税收。税按时交,员工工资也要按时发。国家补贴款在没到之前,是一个亏损的状态。
私拆公司收入高于正规军
“我们回收的废旧电器百分之七八十来自于商贩,到我们这的利润就很少了,作坊式拆解公司需要的成本很少,而且偷漏税现象严重,对于正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需要开支的,所以收入要远低于他们。”华新绿源负责人说。
华新绿源负责人以拿拆解冰箱为例告诉记者,拆解冰箱利润有高有低,甚至亏钱。冰箱里的泡棉拆解下来,打成粉末焚烧,一车几百块钱的焚烧费。氟利昂也要付费处理,废机油交给有资质单位去处理,处理冰箱设备要好几千万,再加上设备维修费,这些都要算入运营成本,而且正规企业,每季度的环保局审核,每天、每周都有检测不能超标,这样以来也增加了企业的开支。
而小商贩却不同,他们不需要任何的设备及场地人员开支,不顾环境污染,在拆解的过程中随意处理。把空调铜管铁皮全部拆走直接变卖,而且他们通常都不具备开具发票的资格,在税收上面又省去了一部分开支,所以利润非常可观。
原标题:电子垃圾“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