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相关建设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城镇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要求达到70%,大中城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需达到80%。离十二五收官仅剩数月,而据住建部的最新调查结果,全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整体表现并不合格。今年,国务院发布水十条,强调污泥处理处置要稳定化、资源化

首页 > 水处理 > 污泥 > 项目 > 正文

上海这三个污泥经典项目 你知道么?

2015-08-27 10:39 来源: E20环境平台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相关建设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城镇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要求达到70%,大中城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需达到80%。离“十二五”收官仅剩数月,而据住建部的最新调查结果,全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整体表现并不合格。今年,国务院发布“水十条”,强调污泥处理处置要稳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成江曾表示,要达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还需作出很大努力,所以“十三五”是污泥处理处置建设高峰期。

1、天山污水厂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小区污水厂极致化典范

项目简介:

参与环节:污泥深度处理设施的高标准臭气控制和处理。上海天山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工程设计规模为干污泥量13tDS/d,总投资约为2600万元。主要流程为离心浓缩+药剂调理+隔膜压滤机脱水,它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满足运送至填埋场处置的要求。该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保障近期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出路,并通过建设高标准除臭工程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上海天山污水处理厂将产生的剩余污泥(含水率99~99.13%)由泵定期排至储泥池,经离心机械浓缩后污泥含水率达到95%左右,浓缩后的污泥流至污泥调理池,通过向调理池投加药剂,充分搅拌混合反应,再通过深度脱水系统的进料螺杆泵输送至隔膜压滤机进行挤压、脱水,使污泥含水率降至60%左右。

污泥深度脱水设备

工艺流程

项目亮点:

1、天山污泥深度脱水工程采用离心浓缩+药剂调理+隔膜压滤机脱水工艺,使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满足运送至填埋场处置的要求;

2、天山污泥深度脱水工程采用恶臭污染源全封闭式收集方式,污泥浓缩机及污泥隔膜压滤机附近采用双道密封内部负压收集的方式防止臭气外溢,污泥深度脱水机房内辅助设计机械排风系统和机械送风系统,合理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达到高标准臭气控制。

2、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工程:全国最大的污泥干化焚烧项目

项目简介:

参与环节污泥干化+焚烧线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地区规划竹园污水厂用地范围内,总占地面积5.83ha。项目接收和处理来自上海市竹园一厂、二厂、曲阳、泗塘4座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采用半干化焚烧处理工艺、焚烧灰渣进行建材综合利用的处置方式。

干化机俯视图

工程采用半干化+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系统成熟,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极低,污泥实现自持燃烧,减量化率90%;排放达到欧盟2000标准,烟气实现余热利用,能源利用率高;工艺臭气通过焚烧炉焚烧处理,达标排放。

焚烧车间

工艺流程

项目亮点:

1、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工程采用半干化+焚烧+烟气处理工艺,减量化率90%;

2、项目工艺系统成熟,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极低;

3、污泥实现自持燃烧,烟气实现余热利用,能源利用率高;

4、烟气排放达到欧盟2000标准;

5、工艺臭气通过焚烧炉焚烧处理,达标排放。

3、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国内领先的大型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二期城市污水管理子项目上海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BST2.3标的一部分。建设完成后由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负责生产运营。

工程采用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净化+污泥干化工艺,设备设施运行稳定,污泥降解率达40%以上,产生的沼气作为干化系统能源使用。工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一级中温厌氧消化,降解污泥中的VSS,产生沼气进行资源再利用,供消化、干化加热系统利用(消化热水锅炉、干化导热油锅炉),干化系统为流化床干化工艺,采用沼气锅炉导热油干化污泥。

工艺流程

项目亮点:

该项目自投产运行以来,始终保持连续运行,是国内领先的大型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截止至2014年底,消化池降解率达到40%的运行指标。同时污泥稳定化也极大减少了污泥的环境危害,达到了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污泥干化设备

污泥干化系统采用3条导热油流化床干化生产线进行脱水污泥部分干化,设计处理能力64.6 tDS/d,利用污泥消化系统所产沼气作为能源,天然气作为备用能源,经干化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降至10 %以下,后混处理后含固率大于70 %的污泥外运填埋。

厌氧消化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