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能见@Eknower联合腾讯研究院举办的互联网+能源:破解雾霾的路径选择沙龙研讨会在北京落幕。一周过去了,今天还是个大雾霾天,感觉人生好灰暗好绝望!但看看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老师的精彩发言,又觉得希望总是有的。(Eknower严重提醒:在外活动一定要戴口罩,在雾霾被赶走、零碳社会到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干货】关于巴黎气候大会最直白又最深刻的解读

2015-12-23 09:37 来源: 领能知道 作者: 吴昌华

12月15日,能见@Eknower联合腾讯研究院举办的“互联网+能源:破解雾霾的路径选择”沙龙研讨会在北京落幕。一周过去了,今天还是个大雾霾天,感觉人生好灰暗好绝望!但看看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老师的精彩发言,又觉得希望总是有的。(Eknower严重提醒:在外活动一定要戴口罩,在雾霾被赶走、零碳社会到来之前,保护好自己。)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吴昌华就投身到了国际气候议题,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13日,长期参与气候谈判的吴昌华赶赴巴黎,再次见证了谈判过程的艰难,她将自己的每日所看所思所想,分享在微信、微博、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经能见App整理,共计16397字,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回顾吴昌华巴黎气候大会手记。

“巴黎气候大会不管达成了什么协议,更重要的是行动。”自法国巴黎回到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北京后,吴昌华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就出现在了能见App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沙龙研讨会上。

精彩观点

1.化石能源成本会越来越高,今天的化石能源已经没有太多的未来潜力,21世纪将是终结化石能源的时代。投资界纷纷退出化石能源产业,金融界也承诺今后绝不投一分钱到化石能源。G20达成的共识是要逐渐消除对化石能源的补贴,新能源发电成本会不断下降,补贴是阶段性的,政府不会一直补贴,投资界看的也非常清楚,不会投一直依靠补贴生存的企业。

2.要注意到,习大大在巴黎会议上的讲话,是第一次全面阐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思想的体现,巴黎气候大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展示了中国是如何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的,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从总体上讲、从公平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确扮演了应该扮演的角色。

3.低碳能源将来机会是无限的,但是以后无论是中国还是一流国家都会有人才荒。目前动态创新已成为了新常态,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跨界合作,探索新模式,并在这些模式中不断推进,才能实现低碳,甚至是零碳的未来世界。

4.通过需求侧的节能数据可以发现,其实无需要再建电厂。目前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随着电力改革的进行,市场将会出现新的角色,这部分人将会从原来的电网系统中出来,然后进入电力市场进行新的尝试。

5.房地产行业是节能减排非常重要的领域,住建部已经在做一些规划。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领域可以发挥很多,美国的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以下为整理后的演讲内容

我是11月28号到的巴黎,基本见证了整个巴黎的过程,对于气候变化的行业人来讲,巴黎确实有不同一般的意义,协议通过以后,央视也问我协议到底什么意义?我作为气候行业的从业人员,国际社会达成应对气侯变化的共识后,我感觉很振奋。

在巴黎为期两周的谈判结束时,达成的共识就是行动。不管巴黎达成了什么协议,更重要是行动,对此大家都有紧迫感,所以回到祖国大地后首先就是推动行动。

关于巴黎气候大会,需要了解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到底巴黎气候大会协议通过了什么?

第二,达成协议为什么这么艰难?

第三,协议意味着什么,未来大的趋势是什么?

巴黎协议,叫“协议”这个词,本身就有它背后的意义,在京都议定书期间,因为美国国会投反对票的更多,所以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者其实一直不在这个游戏当中。基于这样的教训,巴黎最后通过的文件叫做协议。

这次协议到底通过了哪些内容?巴黎协议达成的共识中有几个大的东西:

第一个是未来目标,2009年国际社会达成了一个政治共识,希望到本世纪末即2100年时,也就是在工业化开始150年的时间里面,全球升温目标不要超过2℃,这一次这个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同时,在很多小岛国及其他贫困国家的推动之下,在2℃之前加了一个尽量低于2℃,同时朝着1.5℃的方向努力。这个2℃和1.5℃啥意思?从工业化开始(1875年)到现在,全球升温已经升了将近1℃,今后的85年时间里,如果我们朝着1.5℃的目标走,那么我们只有0.5℃的升温空间,当然2℃的话我们就还有1℃的空间。这个目标听起来没什么,就是0.5和1的差距,但是对于控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则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达成协议如此艰难。巴黎进程当中,各国都自己提出了国家的自主贡献。自主贡献当中,各国要承诺从2020年开始到2030年我做到什么,中国是说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把这些承诺全部加起来,最乐观的设想也是达到2.7℃的升温目标,也就是说目前国际各国的承诺放到一起连2℃的目标都达不到。

当然,在各国提出自己的自主贡献之前,我们基本是在3℃-4.5℃的这个升温空间,相比而言,这次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离2℃和1.5℃的目标差的真的是非常非常远。

2℃也好、1.5℃也好,目标定得很高,为了这个目标各国肯定要采取行动,不过基于整个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艰难,联合国在巴黎谈判中并没有对各国提交的自主贡献做太大改变,而把一些问题更多的放到了未来,为的是在巴黎能够达成一个共识。所以不管各国说要做什么,我们就先接受;现在没有充分的时间和办法让大家去协调,所以定了一个时间表,到2018年,各国来重新审议一下各国提出的自主计划,希望三年以后各国达成更多的共识,提升自己节能减排的承诺。

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纠结是在于责任区分,因为任何一个气候变化的公约都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共同担有区别的责任及符合各国自己能力的担当,这个原则是1992年公约在里约通过的时候就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其最重要的意义是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比如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减排的责任,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这里的帮助体现在三个要素上:

1、提供资金,2、提供技术,3、提供能力培训。

这也是谈判为什么这么艰难最后还延长了一天时间,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拿多少钱呢?2009年在哥本哈根第15次气候大会时,在最艰难的时刻,美国代表发达国家表了个态,称到2020年,每年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金的额度。而这个目标是要兑现的,所以这方面最大的成功是名正言顺把这一条写进了巴黎气候大会协定当中,这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一个承诺。如果发达国家兑现自己的承诺,2020年达到每年提供1000亿,那么2020年之后呢?之后是继续给这个数呢,还是额度提升?

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是提升,因为现在要求朝着1.5℃的方向去走,那发达国家你就得帮我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谈判的过程非常艰难,最后只是把到2020年提供1000亿美金这一条写进去,而且是不能低于这个额度,至于2020年以后提高到多少没办法谈下去。具体到2020年能给多少,我们是想再用这10年的谈判,希望在2025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额度,资金上的妥协。

技术领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国际上一谈判,美国就会说这个知识产权在企业手里,政府没有权利让它拿出来给发展中国家,所以谈判就非常艰难。但是,自2011年开始,在合作当中已经有了一个机制,支持技术的转让,这次谈判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在技术合作方面确定的是,原来已经推进的事情要继续往下推进。稍微比较大的突破是能力建设,发达国家将在国际公约框架下进入联合国法律确定的团队中,具体涉及到预算、平台以及项目等,所以在能力建设上会有一些实际的东西,这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支持的一些具体要素。

还有一个纠结的东西是监督问题,你说了你要做什么,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做呢?所以要有国际机制自上而下进行定期的盘查,2009年的时候中国谈判的时候守住了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中国认为你需要什么我给你提供信息就好了,凭什么要来盘查我的情况。但是这次谈判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在思维上的改变,中国更多愿意采取一个透明的态度。更重要是从2009年到现在,大家在走过的路程中发现,技术是不断进步的,2009年没人想到太阳能的技术发展这么快,今天很多东西想象不到的,这样一个审评机制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到2018年,我们看一下各国自主的贡献,从2023年开始每5年进行盘点或者审评,这些都明确地写到了协议当中。

最后我要谈的是巴黎气候大会之后,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大会达成的协议升温目标非常非常明确,提的越来越高,并且还有这样的语言,全球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因为暂时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时间,发达国家首先达到峰值,发展中国家也要努力到达峰值,达到峰值以后快速的减排,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排放中和,即朝着零碳的方向走。所以,本世纪末之前,2050年后面的50年当中,国际社会整个的经济发展是零碳的,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这一点意味着今天的化石能源已经没有太多的未来潜力了,说到2100年的时间表,其实意味着21世纪是终结化石能源的时代。

今天已经发生的趋势就是,国际投资界在纷纷的退出化石能源产业,金融界也做出承诺,我们今后绝对不投一分钱到化石能源。所以在能源转型方面将会带来非常深刻的变化。

在巴黎谈判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一种是谈判者间的严肃谈判,另一种是非政府组织,如企业界、NGO等的谈判。

法国作为主席国,基本准备了巴黎形成的一揽子计划,包含四个要素,第一是目标问题,第二是资金问题,第三是各国承诺的自主贡献的问题,第四是巴黎行动日程,巴黎会议中政府间的谈判过程其实非常非常艰难,第一周基本没有任何的进展,因为一年当中有6次谈判,文本提交到巴黎时,谈明白的已经明白了,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第一周所有首脑来巴黎把愿望表达之后就走了,所以第一个星期并没有实质性的谈判。直到第二周部长间的谈判时,才谈到关键内容。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部长们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他们各国首脑的政治愿景,不管多么艰难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

巴黎谈判之外非常热闹的是自下而上的部分,国际进程从2009年开始走到低谷之后,到2010年墨西哥坎昆谈判时,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就是,原来自上而下的模式,转为自下而上的模式,所以2010年谈判中就出现了非政府官方的谈判,地方政府、企业界,甚至残疾人的谈判都包括在内。巴黎气候大会一方面是谈判者在谈判,而同时,无论是地方政府、企业界还是非政府组织,他们都非常有组织的跟官方在进行密切及时的沟通,提出他们的诉求。所以说巴黎协议能够达成,离不开非官方这些人的努力。

从地方政府角度讲,地方政府对联邦政府不抱任何希望,因为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界都已经在做了,他们在大会上发出声音,说在美国不要寄希望于联邦政府,而应该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做的比他们承诺的更好,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金融界在巴黎进程中发出了非常鲜明的声音,纷纷承诺从化石能源资产当中退出来,从现在开始不投一分钱到化石能源领域,这个信号是非常鲜明的;企业界方面,整个产业界大概有一千多个CEO来到巴黎,参加各种会议;NGO也是积极参与其中推进巴黎进程。所以巴黎谈判的这两种谈判氛围,第一种是闭门会议非常艰难的气氛,第二种是非政府官方的热闹氛围,政府间说要拿1千亿美元出来,而我们其实花的钱比这个多的多。这是一种剧烈的反差,但是最后两者将会是一种结合。

最后总结一下巴黎气候大会的未来意义:

第一个,达成了国际共识,共识就说气候变化已经是人类共同的挑战,而且人类必须共同去应对,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第二个,低碳甚至是将来零碳经济发展和转型,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各国在新能源替代方面已经有明确的进程。

第三个是地方政府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尤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会有效的纳入能源基础的建设,鲜明的朝着低碳方向来走。

第四个从产业界来说,他们希望国家能够有更明确的承诺,因为更明确的方向,更确切的信息将释放出万亿级美金低碳创新的投入。

第五个是资本,这些资金将极大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投资机会的门槛,可以更好的利用商业资金的流动。

第六个,看中国,中国其实对巴黎气候大会成功的贡献从去年APEC峰会的时候开始了,中国已经展示说我要积极的推进巴黎进程,包括中美之间对话、习大大去联合国、中国同欧盟的沟通,以及在现场中国政府的积极沟通,去推进整个过程。很多西方媒体觉得中国整个是在拖后,他们其实不明白中国在干什么,中国是在努力地促进和协调巴黎气候大会。

要注意到,习大大在巴黎会议上的讲话,是第一次全面阐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思想的体现,巴黎气候大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展示了中国是如何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的,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从总体上讲、从公平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确扮演了应该扮演的角色。

最后是人才,我一直这样讲,气候公约谈判下来这样的结果,将来的机会是无限的,但这些都是由人来做的,这种情况无论是中国还是一流国家都会产生一种人才荒的恐惧感。中国现在有个词叫“新常态”,意思是动态创新已成为了新常态,而稳定的状态正逐渐成为奢侈,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跨界合作,探索新的模式,并在这些模式中不断推进我们巴黎协议低碳的甚至是零碳的未来世界。

原标题:关于巴黎气候大会最直白又最深刻的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