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访谈 > 正文

两会代表谢德体:查明土壤资源状况 健全国家土壤保护体系

2016-03-10 13:26 来源: 龙华网 作者: 黄军 徐焱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土壤安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16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提交了《关于将“土壤安全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对于土壤安全、防治土壤污染,他有什么建议呢?

现状:土壤资源减失退化加速 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

当前我国土壤安全存在哪些问题?作为土壤资源领域的专家,谢德体多年来一直在深入研究。

谢德体说,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可开发资源殆尽,全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中低产田比例达2/3,坡耕地约占40%;土壤养分失衡比较普遍,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0%左右,远低于欧美等国70%—80%的水平;土壤资源利用强度大,利用方式复杂,农用化学品施用多,这种生产方式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部分耕地因受到中重度污染已不宜耕种粮食作物。

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土壤质量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

谢德体说,土壤资源的减失、退化加速,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加。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加上土壤资源家底不清,技术支撑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土壤安全保护管理体制。

在谢德体看来,土壤安全维系着国家的总体安全,主要体现在土壤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有决定性的影响。

建议:构建全链条全覆盖“土壤安全工程”战略体系

面对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将显现的潜在土壤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如何构建和实施“土壤安全工程”?

谢德体说,必须全力做好六个统筹:一是统筹土壤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二是统筹土壤肥力维护与农业持续发展,三是统筹土壤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统筹土壤污染治理与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五是统筹土壤合理利用与全球变化影响,六是统筹服务土壤保护的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投入。

具体来看,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土壤安全工程”战略体系。这当中要做的就包括查明全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和净化功能,有效避免、遏制或消除土壤资源退化和土壤环境污染;积极推进土壤科技创新,发展土壤圈层理论和新兴研究方法,建立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修复技术应用体系,创新现代土壤科学;提升土壤质量监管能力,不断完善中国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促进土壤科技进步和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健全国家土壤保护体系。

他认为,应从长计议,明确阶段目标和区域重点,构建土壤安全工程的实施体系。可以分三阶段,有步骤实施国家土壤安全工程,即2020年土壤保护取得初步成效、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2050年土壤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重点突出六大重点区域,包括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粮食主产区、华北内蒙严重缺水地区、东北黑土区、西部生态脆弱区、高寒地区六个重点区域,并提出各重点区域土壤保护的主要对策。

谢德体说,部门之间也需要加强协同,以农业、环境、国土、科技为重点,扎实推进土壤安全工程的启动与实施。

原标题:人大代表谢德体:查明土壤资源状况 健全国家土壤保护体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