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气侯治理新格局分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表示,现在济不再景气,高碳、高排放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但我们可以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需要90万亿美元,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人物 > 正文

解振华:低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 可提供6900万个就业机会

2016-03-24 14:36 来源: 能见度 

3月2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气侯治理新格局”分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表示,现在济不再景气,高碳、高排放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但我们可以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需要9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低碳的发展方式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所以说应对气侯变化行动的前景非常广阔,不仅给各个国家带来市场,也带来低碳的市场。”解振华说。

要发展低碳经济,就面临能源转型的问题。解振华表示,按照中国在2005年承诺的目标,从2005年到203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投入41万亿元,2015年之前已经投入了10万亿以上,还有30万亿元市场,因此低碳完全有市场,这一点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增加了就业,如果实现目标,能够提供6900万个就业机会。

同时,解振华还表示,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3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口3200万,未来还将作为新兴战略产业逐步壮大。

解振华曾多次参加全球气候峰会谈判,在他看来,全世界各个国家应对气侯变化减排,采取的措施大体上4个方面,第一就是要转型,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第二是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第四植树造林。

谈到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作用,解振华表示,一些国家希望中国不光减排,也出一些资金。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最近20年的全球累积节能量上,中国占58%。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新增的增量占37%。

出资方面中国已经作出承诺,拿出30多亿美金建立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目前,巴黎气候峰会已经达成了协议,确定了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并将于4月22日签署。

解振华认为,巴黎协议从协议到执行落实是一个长期且非常艰苦的过程。“资金和技术问题是谈判永恒的主题。目前发达国家没有兑现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承诺。”解振华说。

除了资金支持外,他认为,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变成行动,“最关键的还是技术创新”。据他介绍,“巴黎协定”此前曾设定国际合作机制,绿色基金也曾设立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的窗口,这可以帮助各国间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合作、技术转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