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生态河流
自然生态河道的水流形态特征
河流的水流形态特征不断的发生发展变化即冲淤变化,在河道范围内河床的摆动迁移。
高水位、低水位和河滩地组成河流系统的完整生态单元。
随着时空变化,植物的生物地理学呈地带性连续分布并发展变化,河流对其形态构造及其生境具有自我河道修复能力。
河流水文形态特征评估标准(德国巴伐利亚 2001)
希河流根据水文形态特征评估分为五级标准,最好的一级生态自然河流到最差的五级自然属性完全丢失的河流状态。
延伸阅读:
京冀携手治理“环北京”小流域 构筑生态“三道防线”
Class 1:极好 (High)
保持自然,河流连续,无人为干扰。
Class 2: 好(Good)
接近自然,流水与泥沙输移畅通,河道一岸被束窄,河底与地下水连通,无横向拦挡物。
Class 3: 中等
流水与泥沙输移受中等程度的影响,河道两岸被石墙束窄,河底连通,有一些小型跌水或横向拦挡物,但不阻碍河流连续性。
Class 4 差(Poor)
流水与泥沙输移受较大影响,河道两岸被石墙束窄,河底连通,有横向拦挡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河流连续性。
Class 5 : 极差(Bad)
河流两岸石墙束窄,河底铺就混凝土,与地下水无连通
2、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农田防护坝、道路边坡不是河道岸坡?不能共用,所以要修河道自己的人工堤?该工程在缩小河沟、道防洪空间的同时,形成三渠格局。
密云古石峪小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
自然山坡不是河道岸坡?不能共用,所以要修河道自己的人工堤?该工程在缩小河沟、道防洪空间的同时,形成三渠格局。
昌平狼儿峪村的河道治理工程
延伸阅读:
京冀携手治理“环北京”小流域 构筑生态“三道防线”
河流设计中常见问题
1. 不懂生态河道,喊着生态治河,破坏生态河道.
2. 治河原因及目的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治理工程或生态河道的破坏.
3. 河道渠道化,丢失河道水文形态的生态特征.
4. 随意修筑蓄水池、拦河坝,认为水面就是生态.
5.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平差.
6. 生态砖不生态.
7. 强调人工绿化的作用,一日成林.
8. 认为水面等于生态,忽视人水相亲的途径和安全性.
3、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要点
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要素为河流水文地貌、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项目从河道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三个方面分别提出技术要求,如图所示。
❶ 河流在平面上,要宜宽则宽、宜弯则弯,蜿蜒自然,急流缓流交替出现,达到良好的河流水文地貌要求。
❷ 河流在纵向上保持连续,没有阻止径流的障碍物;河底高程在总趋势上保持上下游的高程差,但在一定范围内高程交替变化,地形变化多样,高水位低水位交错,形成复杂的环境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
延伸阅读:
京冀携手治理“环北京”小流域 构筑生态“三道防线”
❸ 河流在横断面上,无硬性阻隔,横向连通,但断面形态不规则;随着河流纵向的延伸,横断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相邻断面之间宽窄不一,深潭、浅滩和岛屿交错,缓坡陡坡交替变化,植被也随着断面的变化而变化;形成良好的河流水文地貌及多样的环境条件,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4、河沟道生态恢复做法
➀ 生态修复的根本原则要体现“顺应自然”的理念,按照复制自然的方法生态修复。
➁ 给河流空间,容许水流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及动植物的自然恢复,利用自然水流对河道地貌进行冲淤朔造,改善河流的水文地貌特征;水流对河道冲淤形成自然的水文地貌特征是可持续的、河道自我修复;河流自然恢复的动植物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最适应当地的水、土、气条件,且维护成本低。
➂ 根据河流空间,尽可能恢复河道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如急流、缓流、深潭和浅滩等,提高并恢复动植物生存环境,因为每种生物都有特定需要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
➃ 在植物措施配置上,重点在适宜植被恢复的水土条件的修复,少量配置乡土先锋植物种,引导植被的自然恢复,在时间上,给植物自然恢复留时间。
➄ 在河道的生态修复中,除道路、停车场等河堤以为的措施,河堤以内的修复措施均使用自然的修复材料,如自然石和植被等,避免使用浆砌石、砖等人工材料;因为在自然的河道中只有自然材料,没有浆砌石、砖块等人工材料。
延伸阅读:
京冀携手治理“环北京”小流域 构筑生态“三道防线”
原标题:中垣观点 | 景观河道小流域治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