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好养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会出现污泥膨胀,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中。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处理效果下降。本章节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中常见问题及解决

首页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技术 > 正文

【干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解决第1-30问

2016-05-16 09:02 来源: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微信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好养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会出现污泥膨胀,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中。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处理效果下降。本章节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问题1:

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

回答:

(1)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2)对于生化处理系统而言,不但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还需要维持进水有机物浓度的稳定,避免进水有机物浓度波动过大。

问题2:

所见过或者调试过的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最大的为多少?最少的为多少?应该有个数据范围吧?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那么这个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范围就出来了,当然这个没什么普遍性。

回答:

(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

(2)通常在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

(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

(4)通常为了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单独设置接触氧化池,而是会配合二沉池或活性污泥法。

问题3:

接触氧化法适合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吗?

回答:

(1)生物膜法的特点中有一点就是看冲击负荷能力强,也就是高负荷对生物膜的损毁程度较对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为此,工艺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进行串联运行的。

(2)低负荷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出水有机物浓度再一步降低而已的话,确实接触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稳定,因为活性污泥在低负荷状态下更加不易维护,而生物膜法可较好的适应。

问题4:

牛仔废水,工艺是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SV30有85%,DO2~3mg/L,进水COD600mg/L左右,出水COD150mg/L~200mg/L,现在二沉池上面漂浮很多泥,很细。因为在调试培养期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有排泥,每天进水量350~400t,池容积350m3。镜捡发现丝状菌较多,菌却数量很少。请问这种情况是否是污泥老化严重,并且出现污泥膨胀?想采取多排泥、加大回流并多投加营养(尿素、磷肥、生粉)的措施解决。这样是否有效?排泥的量大概多少?每天排多少排几次合适?

回答:

(1)浮渣产生与丝状菌膨胀有关,其机理是丝状菌膨胀后导致夹带气泡能力上升,由曝气导入的气泡即可夹带污泥上浮。对策还是在丝状菌的控制上,有条件的重新培养,否则进水水质成分单一,需改变以达长效目的。

(2)当然各工艺指标控制合理,也可带丝状菌状态稳定运行,只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偏弱。

(3)工艺方面保持F/M值得合理范围,曝气区不留死角。营养物质检查后合理投加须考虑,另外,不论何种情况,长期不排泥是不行的。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5:

在相关书籍上看到接触氧化池在进水COD超过800mg/L时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是这样吗?

回答:

(1)不能一概而论。进水浓度高了,出水浓度自然也会相应的升高,当进水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导致出水超标了。

(2)高过800mg/L的COD,处理效率是否变差,应该和进水可生化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运行管理、负荷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问题6:

接触氧化法,挂填料的,与活性污泥法在SV30上可以一样吗?有人说指点说接触氧化池SV30应该达到30%,但是两三个工程除了一个食品的水可以达到15%,印染水和啤酒水都清得很,根本没有泥沉积。个人觉得接触氧化法,生物应该挂在填料上了,不应该看SV30了吧?

回答:

(1)生物接触氧化法通常不设回流,所以,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是无法提升的。

(2)如果设置了回流,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将共生,这样的话会增加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如果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话,就没必要促成泥膜共生了。

(3)两者也存在着竞争,故而在操作上会相对变得复杂。

问题7:

如果通过出水去除率判断的话,时间是否需要长一些(实验结果曲线反映)?原来纤维填料颜色比较白,现在颜色深了,变成深绿的,附着的虫也较以前多,这样能否判断挂膜成功?另外,接触氧化池挂膜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投加什么养料?

回答:

(1)进水底物浓度满足要求,供氧跟得上的话,营养剂充分,无须特别投加什么即可保证挂膜成功。

(2)生物膜出现绿色,说明部分藻类已在膜上生成,可以认为挂膜基本成功了。

问题8:

在填料上面的生物膜,这两天多起来,不过好像又不像,滑滑的都不知是什么,丝状的,半透明。泡沫问题解决了,减少进水,还用人工把撒过消泡剂留下来的表面给弄掉,排排上表面的水,黏性的碎泥太多了。二沉池水很浑浊,都是丝状的东西,也像是弹性材料上脱落下来的生物膜;SS肯定和进水的时候有的一比,估计还比进水高,会不会是丝状菌膨胀?纤维材料接近池底的那些发黑,是不是供氧不足?还是因为短流问题导致(上进上出的设计,而且长方形的宽进宽出)?

回答:

(1)填料底不发黑不见得就是供氧不足,可能供氧不均匀,具体检测DO可以确认。

(2)填料上的滑滑的、透明的生物膜多半可能和废水性质(工业废水)有关,我想也是过渡时期出现的,等操作参数稳定和正常后会减少,同时,DO降低也可以加速其消失。

(3)出水浑浊也和生物膜脱落后被打碎有关,毕竟生物膜不像活性污泥可以直接絮凝的,生物膜打碎后就不能絮凝了。

(4)及时捞出浮渣还是需要的。

(5)消泡剂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使用。

问题9:

生物接触氧化池被养的没泥了,只有少部分生物膜还在纤维填料上,在水中发现有脱落的生物膜。现在应该怎么办?加泥还是重新培养?

回答:

(1)如果接触氧化池没有泥了,出水指标还达标的话,依靠挂膜就可以了,没必要担心。

(2)如果接触氧化池后的沉淀池没有设置回流到接触氧化池的回流系统的话,那接触氧化池培养出稳定的活性污泥就变得不可能了。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10:

生物接触氧化池,因为活性污泥培养没了,只有填料上的膜了,现在脱落也比较严重,曝气情况下曝气池水中都是脱落下来的膜絮体,二沉池也有这样的絮体。正在尝试着找到适合的水量,现在出水的泡沫是乳白色细小泡沫,有点黏性,不容易破碎,成团时表面都有脱落下来的膜(细小污泥)附着在上面。这个泡沫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1)按照泡沫性状,看看是否是负荷太高了。

(2)因为膜有脱落,相对负荷就高了,如此会产生这类泡沫。

(3)稳定操作后,生物膜恢复,泡沫就会减少。

问题11:

接触氧化工艺,最近工艺正在提升浓度阶段,由于业主的原因,进水浓度很低,COD都在100左右(设计是600),而且还是显绿色的。废水含有少量铬。请问:

(1)在水中铬与绿藻的显色怎么分辨?现绿色的因子还有哪些?

(2)如果进水浓度比较低是否导致膜会脱落(即使在我把暴气压得比较小)?(因为自由挂料上的膜有一天看了两次,上下午情况差好远,脱落了不少,有点怀疑是人为的机械脱落,因为我见过大手大脚看膜的人)

(3)现在的进水很少营养,我每天加一包面粉(池容1000立方),NP少量。水量提高到一半,希望带着细小的悬浮污泥,沉淀池的泥每过段时间回流到兼氧。对这样的运行有什么建议?

回答:

(1)含铬的话是可以显示绿色的,和藻类的区别是,藻类显绿色是局部的,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基本在液面,而含铬则整体显绿色。另外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藻类的,你的水质我想是不会有藻类的,毕竟要生长条件的。

(2)进水浓度低,原来的膜会发生剥落的。

(3)可以加些底物来提高进水浓度。

问题12:

请问接触氧化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怎么样呢?水力停留时间要多长才合理。我现在调试的这个厂设计的停留时间为7小时,出水氨氮去除率低,进水的COD在100左右。

回答:

(1)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不仅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关,但水力停留时间7小时也可以,如果可以延长到10小时则更好。

(2)另外,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去除本来也不高的。如果是泥膜共生的话,可以减少排泥,以便提高氨氮去除率。

问题13:

采用A/A/0法、CASS法处理废水的时候F/M=0.05-0.15之间比较合理,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泥龄,保证硝化细菌的存在。如果采用接触氧化法那么F/M能不能提高,提高到多少范围合适?

回答:

接触氧化法,以生物膜为处理主体,通常混合液内只有少量的游离细菌,因此,不存在F/M值一说,有的系统设有回流功能,会在生化池内形成活性污泥,为此,就会出现既有混合液活性污泥,也有填料上的生物膜,两者共同处理进水的有机物。如是这样的话,F/M没有太大意义,通过回流的调整可以间接的调整混合液微生物浓度了,该种做法常见于负荷增高后的系统改造后。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14:

接触氧化法受到负荷冲击,处理效果下降明显。膜片上的活性污泥变得灰色,手感很涩,没有了以前的粘性。有没有什么方法在不减少处理量的情况下,加快膜片上污泥更新的方法?

回答:

负荷冲击。说明是微生物量较之进水底物浓度而言显得不足,为此可以提高曝气量来促进微生物繁殖,由此达到负荷平衡。

问题15:

接触氧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都象加过药一样呈大片的絮体状,以前没见过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污泥扰动不足,出现絮凝的话,可能会发生你说的情况。所以,要看看搅拌或曝气是否充足及死角问题。

问题16:

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

回答:

(1)生化处理都有处理上限的,超过了在处理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必定出现出水指标上升,导致超标。

(2)如果你的生物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的话,进水浓度COD2000以下为好,如果过后面还接了其他生化处理,此处接触氧化仅仅是降低负荷的话则,COD3500也可以。

问题17:

刚到一个印染厂污水处理站2周,厂里印染废水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为:集水池(100m3)→调节池(1100m3)→接触氧化池(1600m3)→沉淀池(500m3)→气浮机→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该套系统已经运行了7年多,冷却塔,风机等都有些老化了,最初设计水量为3000m3/d,进水COD为300mg/L,出水COD<150mg/L。现在水量一般为1000m3/d,连续测试了一周,发现进水COD在500~700mg/L左右,听说高的时候达到800~900mg/L,刚来的时候发现出水水质还不错,但是沉淀池每天都有大块的灰白色污泥上浮,我感觉是剩余污泥过多(原来的现场操作人员一直将污泥回流泵24小时开启,回流到调节池),我来了以后连续5天每天早上排泥1小时,回流泵还是一直开启,近几天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污泥越来越少了,回流泵回流的基本都是清水了,现在接触氧化池最后1格(设计是分了共3格)和沉淀池的水都变黑了,这几天进水COD500左右,出水COD300左右,沉淀池出水颜色越来越深,并且有一些小颗粒污泥和水一起流走了,现在出水看起来像酱油,处理效果是越来越差了,大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污泥排太多了,还是曝气量不对?(期间曝气量我也有调过,由于风机变频器上已经看不到频率数据了,现场又没有DO测试仪,现在也不知道气量的变化情况)。我在6月29号下午5点向调节池投加了1包葡萄糖、半包尿素和半包钙镁磷肥,这样能快速培养出一些污泥来吗?

回答:

(1)原来回流到调节池,其实很快也就流到接触氧化池了。当然在调节池一部分污泥会解体,这样通过压滤机后排出的干污泥就会变少,这个也是减少污泥产生的方法之一。

(2)你的出水颜色发生变化,由于你是印染废水,所以,要看看是否进水就是黑色的,所以导致出水黑色,因为有的印染废水颜色生化系统是无法去除的。

(3)至于你每天排了1小时泥,是否导致了污泥浓度降低,要看看你排泥的混合液污泥浓度和流量是多少,以此来推算排泥一小时会降低总活性污泥里量是百分之多少。

(4)投加葡萄糖、营养剂来促进污泥浓度恢复没有问题,但投加量和比例要核算好。当然你的系统是接触氧化法,有生物膜在,去除率可以保证的话,污泥不回流也可以的。因为你的进水量只有1/3,也就是停留时间是设计值3倍,那么,紧紧靠生物膜也有可能可以达到处理效果的,这样活性污泥就可以不回流了。

(5)可以做个SV30看看,来判断目前的性状。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18:

我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非常浑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做沉降比上清液还是很黄啊!高负荷,低负荷,污泥老化,还是其他?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回答:

如果是突然发生的话要看看是否进水含有有毒物质,导致污泥迅速解体,由于去除率也大幅降低,这个可能性是有的,有条件的话,显微镜看看原生动物是否消失或活动大幅减弱来验证。如果是的话,除了消除源头有毒物质流入影响还要加大排泥,提高新污泥的产出来加快系统恢复。

问题19:

我刚实际接触废水处理不久,请问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者说应该控制的工艺参数是什么?

回答:

(1)生物接触氧化法也是生化处理的一种,运行时可常看到泥膜共生来处理废水的,是否可以泥膜共生取决于生化池后段是否设置了二沉池进行污泥回流,否则,污泥没有回流的话,生化池无法出现泥膜共生。如果仅仅接触氧化法的生物膜法处理,一般后段还有进一步深化处理的设施,这样的话,其运行时要和后段综合考虑。

(2)单就接触氧化法重是点关注膜的厚度和脱落情况。因为厚了和薄了处理效果都会降低。如果膜厚了,可以清理或加大曝气。如果是泥膜混合的话,那么可以参考活性污泥法工艺操作,并且对膜的要求可以降低些,重点在共生的活性污泥上,泥膜共生通常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脱氮也有一定好处。

问题20:

我厂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前阶段出水一直还不错,这两周以来,出水氨氮,总氮从开始的偶尔超高到现在的去除率只有50%以下,我们加大了曝气量的同时适量减少了回流,但是没有明显好转,反而生物曝气池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黄色泡沫,厌氧池,回流池水面上也结了很厚一层浮泥,而且二沉池也有大量污泥上浮,在通过大量排泥后,浮泥和泡沫大约消失了一天的样子又重新集结.且类型相同,目前生物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只有2800的样子,要说这浓度不算高,为什么还会这样?对活性污泥镜检发现,盾纤虫从原来正常时的一视野很多变为几个视野也能找到一只的情况,活性看起来倒还还不错,钟虫、累枝虫、轮虫数量和活性与原来正常时相似。SV30有20%左右,污泥沉降迅速,但上清液不算很清澈也不混浊,里有细小絮体悬浮,2-3小时后污泥会整体上浮。。结合镜查及沉降试验结果来看很矛盾,污泥沉降迅速、上清液有细小絮体悬浮且曝气池内有棕黄色泡沫似乎有污泥老化的现象,盾纤虫数量减少似乎又是污泥负荷增大的表征。(由于钟虫的存在就没有往污泥中毒的方向上考虑)二沉池污泥和沉降试验污泥上浮说明硝化作用是明显的,但实际氨氮的去除率却只有不到50%。是亚硝酸盐、硝酸盐聚集造成的影响?但出水总氮最高也就34mg/L的样子。如何恢复出水水质,如何改善和杜绝浮泥、泡沫等异常情况的出现?

回答:

(1)夹杂气泡上浮,可能是污泥浓缩池排泥不及时,导致污泥反硝化所致。

(2)另外,三十分钟前沉降比是百分之八十,那么多久后是百分之五十五了,毕竟沉降比是随时间逐步变小的。

(3)你的对策有些问题,首先加大排泥,污泥负荷升高,氨氮去除就会降低。其次,减少回流,反硝化就会降低。所以,你的对策是加大排泥,但要根据负荷来决定排泥量。

(4)生物相提示的也是污泥负荷变高了。污泥负荷高,氨氮去除就会降低了。

问题21:

我厂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一直不好,前阶段将生物接触池的半软性填料换成了组合式填料,采用脱水污泥培菌,目前看到填料上有少量生物膜形成,但发现组合式填料上凝结了很多的纤维团,(不是组合式填料上的纤维,是污水中带的毛发、纺织物纤维团),加大曝气量对其冲刷后也没有什么转变.这是不是所谓的堵料?这样的情况对生物膜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如有影响应该如何处理?我厂目前是泥膜混合的方式处理污水,打算通过逐步减少活性污泥浓度的方式来完成生物膜的培养,这样的思路正确吗?培养生物膜还有哪些快速有效的方法?

回答:

(1)彻底解决进来的无机杂志流到生物膜导致长在生物膜里面,最好的方法是原水要经过物理筛除处理,如粗格栅加细格栅。这类东西,是会影响生物膜的处理效果的。

(2)正常生物膜处理效果不在厚,反而定期自动剥落的话,其处理效果好。应急处理的话,可以放低液位,用高压水冲洗看看效果。

(3)泥膜共生,如果后段有二沉池的话,我建议降低活性污泥处理的比重,可以继续保留的。生物膜培养的话,受天气影响和水流切力影响较大,如果目前的天气,水流流速不是太大,培菌作为生活污水来说,是比较快的。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22:

接触氧化池上的生物膜有好氧的、兼性的、厌氧的,那它可以用MLSS这个参数吗?如果可以要什么测定或什么来表示?跟活性污泥法中的MLSS有区别吗?另外在上面有说到“硝酸菌被抑制,无法及时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结果”导致亚硝酸盐积累,想问一下一般具体有几种情况会出现硝酸菌被抑制的现象?

回答:

(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浓度和活性污泥法是有区别的,前者如果没有二沉池污泥回流就没法测mlss了。如果有回流,虽然可以测污泥浓度,但是,参与有机物处理的还有生物膜,所以要考虑进去的。

(2)至于亚硝酸盐积累,原因较多,如进水氨氮过高,就会来不及转化为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积累。

问题23:

我们是制药厂污水,一天300吨左右,生物膜接触氧化法,设计进水COD<2000PPM,实际来水COD<2000PPM,主要是生活污水较多,这几年运行一直稳定。近半年车间扩产,进水COD变为6000PPM,生活污水占得比例大幅减少,污水中主要含DMF、苯、醇类,艰难运行了2个月,微生物全死了,估计中毒了。一个月前拉污泥重新生活污水厂污泥培养,现在SV30在18%左右,走水量100吨一天,镜检有快速游动的椭圆形、小豆子形状的虫子(什么虫子呢?),线虫也不见了,更无其他动物,出水很浑浊。听说生物膜接触氧化只能处理1000~1500PPM的污水,现在领导让我们每天只处理100吨、COD是6000PPM的污水,老师您觉得这样行吗?怎么做出水能变清了呢?钟虫怎么不见呢?

回答:

1.工艺仅仅是生物接触氧化发的话,6000的COD,即使去除率是80%,出水COD还有1200的。

2.目前你的生物相来看,还是处于负荷高,菌群增长的状态。

3.如果要出水清澈,需要削减进水负荷,可以看看是否有上物化处理的可能。以便减低进入生化系统的有机物浓度。

4.钟虫要在你负荷稳定后才会出现的,而你的工业废水性质也有可能不会出现钟虫的。

问题24:

我们是制药废水,采用生物膜接触氧化法,最近培菌,污泥量有点偏少、原生动物也不多,怎样能迅速提高污泥量和污泥活性呢?

回答:

1、能够提高到多大的污泥浓度,主要取决于进水有机物浓度。通常可以通过降低排泥量和曝气量来提高污泥浓度,当然,前提是不过于影响出水水质。

2、如果要加快污泥浓度的提升,在保证操作正确,参数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外加碳源可以较快提高污泥浓度,但缺点是维持这个污泥浓度需要持续投加碳源的,这个成本要考虑。

3、你的工艺是生物膜法,如果要泥、膜共生的话,比较难以平衡,所以污泥浓度低些,我想也不会太影响你的出水水质的。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25:

我厂最初设计工艺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设计处理量为2000立方/天,实际收水量只有800左右。经过改造,把原来的水解池的最后两个池子加装搅拌器改成了缺氧池和厌氧池,现在的流程是调节池—水解酸化—缺氧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回流进入缺氧池。由于水解池里面的填料已经完全损坏,所以水解池已失去水解作用。由于前段时间有大量泥浆水进入,造成污泥中砂粒大量积累,把泥浆水截流后已进行大量排泥。目前出水TN,NH3-N超标,而且去除率很低只有15%的样子。SV30不超过10%,且上清液朦胧,有细小的污泥颗粒无法沉降。出水色度偏黄色。SVI值只有15左右。生物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期间连续曝气,DO在1.6-3.6之间。现有如下问题:1、我厂现行情况是否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或污泥中惰性物质含量是否过大?2、污泥颗粒细碎,SVI值过低如何解决?3、由于实际收水量不足设计值的50%,因此每天有8小时左右的停水期,如连续曝气必会造成曝气过度导致污泥老化解体,但我厂实行停水期曝气40分钟停止20分钟的运行方式时,早上生物接触池前段污泥有色泽暗淡的情况。请问我厂停水期的曝气方式是否合理,应如何运行才能更符合要求?4、由于目前出水及污泥性状不好,我厂有换泥的思路,即大量排泥后再投加改良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脱水污泥进行训化培养。请问,是换泥还是通过改变运行方式优化污泥性状能更快一点恢复出水达标?5、我厂进水瞬时量为55立方/h左右,但回流全开只有25-30立方/h的样子。请问,回流比是否过小,如果增大回流到100%,是否对TN的去除有明显提高?

回答:

1、你已经大量排泥,就不存在污泥老化问题了,确实是污泥中惰性物质过多了。

2、问题还是在于你的排泥瞬间量太大,遇到这种情况要综合分析后连续均匀的排泥,不可以一下子排出太多的。

3、停水期间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原则上不曝气的,你可以停2小时开10分钟运行,这样也可以节约电费。

4、这个意义不大,弄不好还会失败,还是逐渐排泥的方式来恢复比较好。

5、加大回流是在总氮高是对应的方法,你的问题应该不在这里,所以,回流加大与否,意义不大,更何况你的高流量是瞬间高流量,不具有代表性。

问题26:

我厂是水解酸化加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现NH3-N和TN总是不能达标,出水NH3-N在20mg/l.TN在30mg/l左右,去除很低.生物接触氧化池DO在0.6-1.5mg/l,经检查生物接触氧化池里面的填料有部分脱落或损坏,填料上的生物膜挂膜情况不是很好,生物膜很薄,挂膜面积只占半软性填料的1/3.因此请问,1、如何在保有其它出水指标不恶化的情况下,恢复挂膜,具体如何操作?(DO、回流、进水量应该如何控制?)2、镜检生物膜上有大量累枝虫和钟虫,同时还附着很多的水蚯蚓,请问这是否正常?3、另,我公司还有一厂,采用一体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出水NH3-N较低,但TN总是在20mg/L左右徘徊,检测氧化沟出水DO值2mg/L左右,回流比150%的样子,厌氧池DO在0.3以下,我判断是回流比过大,导致回流污泥在厌氧池停留时间过短,从而造成污水反硝化不佳,此思路是否正确?4、氨氮在经过硝化菌硝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后,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大量存在于水中还是被吸附在污泥菌胶团上?

回答:

1、首先你得工艺对除氮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就挂膜来说,很大程度决定于你的废水水质,水质好,则挂膜快,反之则慢。挂膜时,曝气不要太剧烈,否则容易被不断冲刷掉。回流的话,没有什么特别要求,进水量处于挂膜阶段自然是逐渐提高废水量和负荷为主。

2、你的镜检提示,膜已稳定,这里要说明的,挂膜厚薄不是判断是否挂膜OK的标准,2毫米的膜实际处理效果也应该达到要求的。

3、氧化沟工艺相对来说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要好于接触氧化法的,你的氨氮去除OK,但总氮不低,说明好氧段的硝化作用OK,但反硝化不理想,这个看看你的进水有机物浓度是否合理,如果偏低,则去除率就不高了(看看进水碳氮比判断)。至于回流比过大,导致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我想不是关键因素,如果反硝化菌活跃的话,这个回流比过去也是可以处理OK的。

4、你所说的2种情况皆有。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问题27:

制药原料药废水,我们是气浮+生物膜接触氧化,之前系统运行正常,连续几天做SV30时,发现污泥很细小,污泥沉降性能很不好,污泥量由原来30%减少至15%,镜检没有什么生物,只有此形状Ω的尸体(下边两个角是向下斜的,像吸球),上清液浑浊,终沉出水发白,好氧池负荷偏高。再介绍一下进水情况:最近两个月进水水质变化较大,新车间产生的DMAC二甲基乙酰胺的污水大量进入系统,调节池COD变为设计值的2倍多(2000PPM变成5000PPM),进水量稍微减量的情况下运行了两个月。1、请问我们的情况(出水白、好氧池负荷偏高、微生物死亡)现在是污泥中毒还是进水负荷过大?2、是否需要重新清池换泥还是加营养慢慢培养,水解池泥很多,能排点到好氧池增加泥量吗?

回答:

1、制药废水,应该知道,很多药品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就像抗菌素可以杀死病菌一样,你的生产发生变化,导致进入系统的废水含有了抑制微生物的成分,这个从你的原生动物变化,出水发白,颗粒细小可以很清楚的印证了。

2、不需要更换污泥,否则,你的系统回复时间更长。正确做法如下:1)源头尽最大努力降低进水量和消减污染物含量(抑制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成分的部分)2)加大排泥力度,因为你有生物膜,可以将先把大部分的污泥排出,这样有利于新污泥的形成,促进对冲击的抗击力3)加大曝气,进一步促进新生活性污泥的形成,也有可能使污染物排入大气而降低对污泥的影响。

问题28:

接触氧化工艺,内置弹性填料,进水COD为30左右,忽略进水(就是不进水),用的是浓粪水+生活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里的泥(一天2车,一共拉了5天污泥),一直在闷暴,现在污泥发黑,加大暴气,还是发黑,发现了里面有曝气头坏掉,曝气向上涌(喷),SV30=35,我没有把池子加满,只是刚好末过填料,加完污泥,闷暴4天了,COD从900多降到350,昨天上午上清液COD350,今天也是350,怎么办啊?我能加的有葡萄糖粉,磷酸2氨,尿素,面粉像这种情况挂膜要多久啊?现在污泥沉降的比较快,继续闷曝么?

回答:

不要持续闷曝了,否则冲刷厉害了,挂膜初始阶段会比较困难。

问题29:

我们采用气浮+生物膜接触氧化,最近气温高,产生的污泥量过多,板框压滤机跟不上,我想问:有什么方法能降低污泥产生量?

回答:

污泥来自物化段的话,可以就污染物产生源头看看是否可以减低SS的量,如果是生化段的话,要考虑冲击负荷导致生物膜剥落。

问题30:

我们是制药废水,采取接触氧化法工艺,处理量一天200吨,现在调试有一个多月了,冬天温度低,生化池温度始终在12度左右(条件所限,生化池没有加热及保温措施),做SV3O水解20%,好氧12%,沉降性好,上清液清澈,出水也可以。现在的问题是好氧池SV30怎样提高到20%以上?我想采取的措施您看对不对?(1、采取间歇曝气,白天走水不停曝气,晚上不走水停曝气2、投加葡萄糖、尿素、磷酸3、加大回流力度,严禁排泥)?

回答:

应该是你的进水有机物浓度决定了你的MLSS值,而改值的高低决定了你的SV30,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我觉得没必要去提高SV30,否则你的出水会变得浑浊的。

延伸阅读:

【干货】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去除率问题总结与归纳

【干货】污水处理中回流问题总结第1-11问

原标题:技术干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