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回答:1、微生物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2、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技术 > 正文

【干货】24个关于污水处理中生物相类问题汇总

2016-05-24 10:00 来源: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微信 

问题1:

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

回答:

1、微生物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

2、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问题2:

食微比是营养物质与微生物之比,具体怎么计算呢?

回答:

食微比(F/M)实际应用中是以BOD—污泥负荷率(Ns)来表示的即:Ns=(QLa)/(XV)(kgBOD5/kgMLSS•d)

式中:Q—污水流量(m3/d)V—曝气容积(m3)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问题3:

生物相观察:轮虫占绝对优势,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回答:

(1)轮虫为后生动物,一般出现在水质良好的情况下。

(2)如果轮虫过量出现则说明活性污泥呈现轻度污泥老化,可配合沉降比上清液情况确定老化程度。

问题4:

A2/O工艺中,生物填料中产生大量颤蚓,填料为黑色的聚乙烯生物填料。这种生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去除?

回答:

(1)正常的后生动物,其在整个生物膜的生物相内也是需要的。

(2)不必刻意应对。其存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否则,生物膜过厚,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也是不高的。

问题5:

我想请问下,生化池里面楯纤虫、累枝虫多,钟虫少,是不是污泥膨胀的前兆?如果是的话,会不会与曝气不足有关?

回答:

(1)钟虫多还是累枝虫多,与污水成分有关。

(2)只要上述两类原生动物占优势生长,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3)楯纤虫属于敏感生物,占优势生长与否也和污泥膨胀没有太大关系。

(4)曝气量只要不是过高或过低,并持续过长时间的话,也与污泥膨胀无直接决定性关系。

问题6:

污泥相中出现夹脚轮虫说明什么?水质是不是会变坏?

回答:

(1)夹脚轮虫没有听说过,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中的轮虫有旋轮虫、鞍甲轮虫和猪吻轮虫。

(2)就轮虫来说,少量出现说明污泥状态良好,过多的话,说明污泥趋于老化。

问题7:

系统正在调试初期,想请教下活性污泥过度氧化有什么表征吗?镜检会出现什么样的污泥相?

回答:

(1)过度氧化主要是表现在曝气过度或食微比过低时。

(2)主要表现为活性污泥污泥细小松散,色发白发淡。

(3)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如侧跳虫、滴虫等。

问题8:

想请问下钟虫长出包囊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因为受到毒性攻击的时候才长出?

回答:

不太明白包囊的说法,是否为钟虫头上顶出的气泡。通常为如下原因:

(1)显微镜观察时,盖玻片压得太厉害,钟虫体受压所致。

(2)样品停留时间太长。钟虫死亡后,内容物流出。

(3)活性污泥中毒所致。

问题9:

有人说SBR工艺有效的抑制了丝状菌膨胀,为什么?为什么SBR工艺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回答:

比如说:由于A2/O工艺有缺氧沉淀阶段。

(1)SBR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膨胀,这种提法不准确。

(2)在缺氧池沉淀阶段,丝状菌更加容易受到抑制,所以A2/O工艺不容易发生丝状菌膨胀。

问题10:

良好的生物膜停留在水中,不进水、不曝气,能存活多久?如果是生物转盘呢?生物膜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是不是就死了?

回答:

(1)生物转盘没有在水下,死亡速度就快了;如果暴露在阳光下,1d左右就不行了;无阳光的话,如果能保持相对干燥,2d内还可以,再启动后能较快恢复。

(2)生物膜停留在水中,不进水、不曝气的话,4-5d问题不大,再启动的话,可以较快恢复。如果间隔每天曝气3-4次的话,两周问题不大。

问题11:

前几天请了个教授给我看了看厌氧和好氧的污泥,用的是16*10倍数看的,其中厌氧他看到了原生动物.因为当时我没有在场,我想请教大家个问题:这个倍数能看到原生动物不?三丰的书中说得用400-800倍的看.还有就是厌氧里面有原生动物不?有的话容易看到么?

回答:

(1)三丰所著为《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所以,生物相观察镜检部分没有涉及厌氧部分。(2)对于厌氧污泥是否含有原生动物,其实,厌氧工艺中没有生物相观察部分检测的。但不能说就没有原生动物了,具体还要看工艺具体情况了,在部分兼养区,有可能还是可以发现的,多为细小的缺氧环境原生动物。

(3)厌氧污泥中没有后生动物的,但是,生物膜厌氧区可以看到线虫类等后生动物。

(4)关于放大倍数,我劝大家不要用400被以下的去看,400~600比较合适,各类群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都能比较合适的看到,就用到1000倍的话,主要是观察部分非活性污泥类的原生动物具体种属,如楯纤虫的识别、丝状菌是否变异、滴虫种属等。这些观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具备意义的。

(5)放大倍数过大,可能会使盖玻片碰到镜头,我想应该把样品的水分吸掉点,那样会好些的。

(6)生物相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对判断中毒、惰性物资流入、丝状菌膨胀等有快速直观的判断作用。运用好坏绝非一夕可学,需要多多自己体会。

问题12:

1、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存在丝状菌膨胀的问题,经过工艺调整,已经基本抑制,但是通过镜鉴观察,仍然无法根除丝状菌,请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在最近一个月运行中,以前再生华池面由于丝状菌产生大量浮泥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偶尔也会在个别区域出现小面积淤泥,不容易去除,请教一下什么原因?2、近一周,水量减少约25%,进水略有下降,出现几个问题:出水显浑浊,各项指标除TP外,都没什么问题。我想请教下,TP去除率不高是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现在出水氨氮还可以,基本都在1.0左右。3、针对出水混浊,我们措施时加大排泥,力争将f/m恢复水量没有减少前的数值。不知道对不对,这两天出水槽内水透度有所恢复,但是二沉内部水没有变化。

回答:

(1)1、根除丝状菌比较困难的,主要是控制好各指标及水质成分的均衡保证。

(2)丝状菌是个反复难以根治的问题,所以你会看到偶尔还有浮渣浮泥。

(3)总磷的去除有待于好氧吸磷后的随污泥排出,所以,在保证进水不要含有太多磷的情况下,要保证排泥的及时性。避免待排污你的积聚。

(4)加大排泥是对的,可以缓解出水浑浊问题,也可以降低出水总磷。

问题13:

表壳虫大量出现指示系统运行状态如何?我们项目现在污泥龄偏长是肯定的,负荷在0.1左右,前段时间由于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出现问题,现在已经恢复,但是表壳虫的数量反而增加了很多,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一般对系统指征是低溶解氧、低负荷时会出现,但系统有机物处理效率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问题14:

如何通过镜检和污泥的性状辩别活性污泥是在变好还是在变坏呢?有什么特别的指示生物或方式吗?

回答:

原生动物能够很好的反映活性污泥的状态。一般把原生动物分为3类,即:活性污泥类;中间型;非活性污泥类。

问题15:

1、是否可以认为动物性的鞭毛虫出现就是系统的负荷偏高?2、我记得一般极度老化的时候由于菌胶团解絮,也会导致鞭毛虫数量的增加。3、老化情况下应该是增加排泥提高进水负荷的,这样鞭毛虫的数量只会更多,此时的操作上一般应该如何调整?4、另外目前系统中鼬虫和变形虫也比较多,结合鞭毛虫的数量非常多,是否可以认为是污泥解絮比较严重,而不是进水负荷高?

回答:

(1)是的,一般出现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的话,通常是负荷高导致的,也有少数情况是污泥解体和系统恶化或恢复途中可以看到。

(2)此时出现的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很少,而不占优势。

(3)一般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即使出现也是不占优势出现,零星可以考到一些而已。

(4)这个最好结合负荷来判断,单从你说的情况,我倾向于负荷高导致的,老化的话,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不占优势的特别补充,鞭毛虫分为非活性污泥类和活性污泥类,如果是活性污泥类的话,折无需担忧。

问题16:

活性污泥做SV30时,如果上清液静置一天都很浑浊,怎样确定是“污泥中毒、污泥膨胀、污泥老化、负荷过高、曝气过度”呢?特别是“污泥中毒”怎么通过观察SV30和镜检来确定?

回答:

括号内室是SV30来判断的内容

1、污泥中毒:原生动物消失,尤其是盾纤虫和钟虫(整体浑浊,伴有浮渣,开始是大部下沉后,剩余部分下沉慢)

2、污泥膨胀:显微镜可以看到丝状菌的(上清液清澈)

3、污泥老化:核查污泥浓度,并显微镜观察是否有后生动物。(浑浊,但颗粒间的水清澈)

4、负荷过高:核查污泥负荷,并根据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非原生动物类原生动出现。(浑浊,但颗粒间水体也白色朦胧)

5、曝气过度:现场DO值来判断。(颗粒细小)。

问题17:

接触氧化池里出现了红色的虫子大的长约一公分或更大一点细长似乎有几对“脚”,数量不小,随便取一烧杯水,就能舀上来七八个还有少数的黑色的虫子,个头也不小,和红的差不多,一公分左右另外有大量小跳蚤一样的小东西红虫子像蚯蚓黑虫子像蜈蚣小跳蚤样的虫子没什么颜色请问是什么现象?是好是坏呢?这水是煮骨头的食品水这些是什么虫呢?

回答:

1、肉眼可见多半为后生动物。

2、如果溶解氧没有问题的话,那就不必担心了,多半为水体流动不剧烈的地方自身的蚊虫幼虫或生物膜内剥离出来的红斑瓢体虫。

问题18:

在污泥不正常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参考食微比,但我不知道食微比一般取什么范围才算运行正常?CASS工艺,食微比应怎么选取?

回答:

1、污泥是否正常,通常通过SV30来确认的。

2、食微比在cass工艺里,保持在0.15左右。

问题19:

一个月前,生化池沟面出现大量泡沫,根据进水量、DO值、结合镜检(轮虫多4-5条,线虫2条,钟虫少,筒形虫多,丝状菌多且伸出菌胶团外),指数接近120,推断是污泥老化,负荷偏低。逐采用增加排泥、减少曝气、增加负荷的方式,稍微改善污泥性能。5天后沟面泡沫开始消失。但随后就连续10天受到高负荷冲击,造成溶解氧升不上,长期维持在1.5mg/L以下,镜检发现菌胶团外部的丝状菌减少些了,微生物从吸管虫到线虫全部存在,SVI值上升到160-190之间。高负荷时镜检出现的满视野的活跃的小点点是不是游离细菌?是否可以认为前面的是丝状军引起的污泥膨胀,后者是高负荷引起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筒形虫数量的增多是不是预示着污泥老化的迹象?

回答:

1、不是游离的细菌,是原生动物(侧跳虫或滴虫),预示负荷高。

2、可以认为前面的是丝状军引起的污泥膨胀,后者的话是由于负荷高,污泥活性高导致的活性污泥不容易沉降。

3、不知道筒形虫指的是哪一种,一般污泥老化微生物通常有后生动物、表壳虫等。

问题20:

您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主要是针对活性污泥法里的指示生物,是不?实际上,不少污水站采用的是生物膜或者接触氧化法,在这种工艺下,不同环境里的指示生物跟活性污泥法里的还是有些出入啊。您能否指点一二,或者推荐些针对生物膜、接触氧化法里的指示生物的书呢?我所说的出入,举里例子,活性污泥法红斑瓢体虫是比较少看的到,但是接触氧化法里的纤维挂膜上经常都是看到大量的红斑瓢体虫(肉眼都可以辨认),像大量出现这种后生动物,又有什么指示意义呢,正常不正常?

回答:

1、膜法和泥法是两大生化处理工艺,原后生动物确实有很多区别,因为其生存环境不同。

2、其中个人认为,作为膜法,其原生动物不像泥法那样可以游离在水体中,而是需要附着。为此爬行类和较大的后生动物比较多见,同时,生物膜需要更新,这就要求有较多的后生动物来配合,所以你说的红斑票体虫等可以更新生物膜的后生动物,其对生物膜一般来说是有利的。

问题21:

好氧池内做镜检,发现轮虫几乎没有,很少,而且不活跃。彩盖虫比较多,还可以看到变形虫,比较活跃。请问目前污水调试1个月了,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什么。当调试时轮虫多。

回答:

1、说明完成了65%;

2、调试稳定后,才会出现轮虫。

问题22:

聚合氯化铝对微生物影响大吗?沉淀池内加有聚合氯化铝,然后污泥回流之后对前面的污泥有影响吗?

回答:

1、聚合氯化铝对微生物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过度的絮凝会导致溶解氧不易到达菌胶团内部,继而减低活性污泥的去除率。

2、临时性的投加对系统影响不大,长期投加,必将造成处理效率下降。

3、铝离子等滞留在菌胶团内,使污泥沉降性过于明显,同时吸附杂质也会增加,其结果也会导致污泥有效成分减低。

问题23:

良好的生物膜停留在水中,不进水,不曝气,能存活多长时间?如果是生物转盘呢?如果生物膜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是不是就死了?

回答:

1、生物转盘没有在水下,死亡速度就快了,如果暴露在阳光下,1天左右就不行了,无阳光的话,如果能保持相对干燥,2天内还可以,再启动后较快恢复。

2、生物膜停留在水中不进水不曝气的话,4-5天以内问题不大,再启动的话,可以较快恢复。如果间隔每天曝气3-4次的话,2周问题不大。

问题24:

请问好氧活性污泥、缺氧活性污泥、厌氧活性污泥三者生物相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1)看生物相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2)如果看细菌的话,还要电子显微镜,并且要染色,即使如此,种群的意义无法指导实际废水处理的需要。

(3)好氧的话没有问题,但是厌氧的活性污泥内是基本没有原生动物的,所以,不存在和好氧、缺氧的区别的问题。

(4)缺氧的话,如果是系统缺氧工艺段的话,也基本上同第3点,但如果是好氧池氧气不足时生物相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活性降低,甚至可以看到草履虫等低氧环境原生动物的出现。

原标题:技术干货│污水处理中生物相类问题汇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