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恰逢世界环境日,威立雅中国携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带领上海市的30多名小小环境观察员们来到威立雅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参观实践。垃圾产生后会到哪里去?变成什么?每天一个人会制造多少垃圾?这些小小环境观察员还有另一重身份是上海新华小记者,他们对于保护环境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报道 > 正文

“小小环境观察员”参观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2016-06-06 10:41 来源:威立雅 

6月5日,恰逢“世界环境日”,威立雅中国携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带领上海市的30多名“小小环境观察员”们来到威立雅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参观实践。


"垃圾产生后会到哪里去?变成什么?每天一个人会制造多少垃圾?"这些小小环境观察员还有另一重身份是上海新华小记者,他们对于保护环境和垃圾处理有着更大的好奇心和兴趣。

“上海市每天产生垃圾16000多吨,其中有一部分会送到江桥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同时还能资源化,一吨垃圾经过燃烧可以产生350-450度的电,这就意味着一吨垃圾可以支持4000盏左右的100W灯泡工作一个小时。”江桥垃圾焚烧厂总经理林春煌为小小环境观察员们进行了介绍。


光听介绍还不够,还要亲眼看到垃圾焚烧的过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小环境观察员们来到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中央控制室,近距离观察焚烧炉焚烧垃圾的过程。看到壮观的垃圾坑和全自动的控制室,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记录;新华社小记者们更是向工作人员提出很多有关垃圾焚烧处理的疑问,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环境。





在“绿色课堂”环节,小小环境观察员的辅导老师现场讲授“垃圾分类处理”环保课。日常的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分类,什么类型的垃圾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小观察员们充分的理解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辅导老师倡导小小环境观察员们力争做到物尽其用,从源头减少垃圾。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位于上海西郊,是上海市政府特许经营项目,也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垃圾处置中心之一。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使原生垃圾减量约80%以上。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达1.4亿多度,可提供64000个家庭居民的生活用电(按每户1500度/年计算)。

原标题:“小小环境观察员”参观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