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秘书处获悉,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定于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前一天的6月16日在北京成立。专业委员会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批准成立。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将致信表示祝贺。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安丰杰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视察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时谈到,生态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就矿区生态修复问题进行了专题会商,认为很有必要成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联合打造一个生态修复资讯互通共享、成果转化落地、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对接的创新平台。
为使产学研做到有机结合,并能以最快速度将科研成果转化到荒漠、矿区的生态修复中去,决定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湖南省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意在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并具有实力的企业唱主角,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创造性,高效整合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资源。
安丰杰希望专业委员会成立后,能够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团结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荒漠与矿区生态修复学术研讨,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宣传普及荒漠化防治与矿区生态修复知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同时,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营企业资本参与到矿区生态修复和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来,尽快组织建成一批国家级的可复制的矿区生态修复典型示范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荒漠化防治。“十三五”期间,在重点搞好全国防沙治沙、京津风沙源工程、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的同时,要切实关注另外一块国土荒漠化即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问题。我国废弃矿区污染、破坏严重,治理修复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向废弃矿区要生态、要美丽。目前,全国有10多万座矿山,而生态修复率约0.6%。据前几年的一个初步统计,全国有31个省(区、市)采矿形成采空区面积约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约238.3万公顷,而且仍以每年4万公顷速度在递增。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采矿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没有重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造成了严重的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如对植被的破坏,对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矿山露天采矿场、尾矿库、排土场、塌陷区、工业广场等还占用了大量的林地和耕地,各类尾矿、露天采矿场破坏的土地面积约占矿山破坏土地面积的27%左右,自然生态景观也遭到严重损毁。
专家认为生态修复正成为一个待开发的“金矿”,按目前匡算,市场空间有上万亿元,以后的量也许还会放大。荒漠、矿区可以修复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宝地,还能开发生态旅游、养老休闲等多种产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修复比例明显低于他们的平均水平。专业委员会应该积极推动荒漠与矿区生态修复进程。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采矿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推广新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环境管理等措施,让矿区生态得以修复。随着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的建立以及保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率必然会大幅度提高。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西施矿山修复基金”,将奖励为生态修复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的第七个专业委员会,此前还成立了沙棘产业专业委员会、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戈壁治理专业委员会、国家沙漠公园专业委员会、防沙治沙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沙漠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
原标题: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将成立 向废弃矿区要生态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