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在一篇写城市的散文中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角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表示地下排水系统与都市计划配合得相当密切,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家。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泞泥,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图】日本东京为什么不发生内涝?

2016-07-08 08:27 来源: 蓝然环境 

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在一篇写城市的散文中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角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表示地下排水系统与都市计划配合得相当密切,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家。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泞泥,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开发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她的观察是对的。

我们的近邻——日本,除了地震和海啸,影响最大的天灾,就是经常“光临”的台风和裹挟而来的大雨。

然而,在海啸、大雨“侵袭”下,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神秘的“地下神庙”。

耗时15年,耗资200亿,建成神秘的“地下神庙”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建起了壮观而现代化的地下排水系统,东京的排水系统就是其代表作。

东京的这个巨型分洪工程,叫“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位于东京北郊的琦玉县境内。

该工程按照“五至十年一遇”(以国内标准可达百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建设,总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于1992年开始施工,历时15年,于2007年建成。

建设过程

全长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立坑)和1个调压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结构图

竖井大到什么程度,形象的说,每个的竖井容积可以放得下一座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或是一艘航天飞机。

巨大的竖井

前4个竖井里导入的洪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最后一个竖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吨的大柱子撑起的巨大蓄水池中。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工程

这个蓄水池,长177米、宽78米, 因空间巨大、气势如虹、极为壮观,被日本人称之为“地下神庙”。

正是这个“地下神庙”,庇护着东京,让东京都市圈免于“内涝”之苦。

因为蓄水池只是在雨季使用,在没有洪水的季节,“地下神庙”还成为了日本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电影也曾在这里取景。

游客参观“地下神庙”

全程信息化,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这么庞大的地下工程,是如何运行的呢?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系统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中央控制室

东京都下水道局还从1985年起,用了15年时间,将整个东京的公用下水道埋设状况进行信息化,包括管道的完成图及建设年份、管道物料、管道的位置、深度、尺寸和行水位、沙井的位置及编号等等。

“地下神庙”的隧道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前4个竖井里导入的洪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最后一个竖井,集中到隧道末端的巨大蓄水池中。

竖井

然后,通过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将水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抽入一级大河流江户川,最终汇入东京湾,排入大海。

排水设备

工程建成当年,东京都市圈遭水浸的房屋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成效显著。

魔鬼藏在细节里,下水道里的“偏执”

下水道,这个我们想象中脏兮兮的地方,也体现了日本人近乎于偏执的细致追求。

干净的下水道

日本不仅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而且,从从污水排放一开始,就在细节上严格把控。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

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

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日本明确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油污也是绝对不允许直接排入下水道中的。日本国民通常会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

告别“水漫金山”,日本城市的华丽蜕变

日本颁布了《下水道法》,成立了专门机构下水道协会,并确定了“分流式”下水道建设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而污水则被送入全国1000多家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处理,经沉淀、反应、消毒等净化工序后,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

1921年建成的“旧三河岛污水处理厂唧筒场设施”,日本首个近代化污水处理设施

东京的这套地下排水系统便是最成功的案例。

“东京Amesh”降雨信息系统

正是在科学的预警机制、庞大的排水系统、严谨的环保意识多方合力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建成后的当年,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数量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对日本琦玉县、东京都东部首都圈的防洪泄洪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系统运行前后对比

“我们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灾害会如期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损失。”

“地下神庙”运行示意图

“地下神庙”做到了。

中国城市,任重道远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

高楼、马路、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下水道就是城市的卫生间,一个家庭的卫生间若排水不畅,肯定比客厅杂乱更让人堵心。

毋庸置疑,突发的极端暴雨气候是城市形成内涝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同样也难辞其咎。

在城市规划领域,“排水管道密度”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每平方公里的城区所拥有的排水管道长度。

当前,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10年前的水准。通过整理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数据不难发现,在10年前,日本的排水管道密度就达20-25Km/Km2,最高甚至可达50Km/Km2,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仅为9.6Km/Km2。

世界主要国家城区排水管道密度(数据来源:财新网)

毫无疑问,加强城市排水与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

中国城市,任重道远。

原标题:日本东京为什么不发生内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