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我国工业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节能产业的发展必然要从设备节能、生产流程的末端节能这一初级节能模式走向生产工艺节能以及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的高级模式,从而最终形成工业系统生产全流程的节能。
1、工业节能的组成和划分
按照生产流程,工业节能主要可以分为生产工艺节能、设备节能、生产流程的末端节能以及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
生产工艺节能,可以理解为采用更高效的短流程取代长流程,从而减少能耗以及原料损失。设备节能,主要是提高设备本身的能源使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生产流程的末端节能,通过回用生产所释放的富余压力和热能,实现回收能源、节约能源。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对于能源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再分配,从而提供能源总体使用效率,实现节能。目前总体仍处于研发阶段。
2、当前工业节能市场特点
1)从节能方法来看,绝大部分开展的是设备节能或产品节能,是以具体的节能设备或有形的节能产品为支撑,如变频水泵、变频风机、变频电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等,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业务。
2)从工业生产流程来看,往往以末端节能居多,如余压发电、余热发电等,从事生产工艺节能以及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的较少。
3、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3.1综合性的节能工艺技术路线并未真正形成
所谓综合性的节能工艺技术路线,要贯通整个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甚至于包括为其服务的节能项目的生产流程。
现在很多节能项目的上马都是孤立的,缺乏统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往往是今天发现了生产环节某个地方有节能空间,就上个节能项目,过几天又觉得那里有节能空间,再上一个项目。有时候,某处上节能项目,是节能了,但生产总能耗最终反而上升。还有从理论上分析应当是节能的,小试也获得了成功,可最终所上项目投产后,却不怎么有效益。
3.2节能的动态变化性决定了系统集成比单纯的设备具有更大的主导权
真正的节能贯穿于整个动态工艺生产流程,能源平衡与整个动态生产过程紧密相关。工业节能就是要使能源消耗与生产流程、生产节奏完全相匹配。要做到这一点,绝非几个简单的设备拼凑就可以实现,而需要依靠强大的系统集成。
4、工业节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节能产业的发展必然要从设备节能、生产流程的末端节能这一初级节能模式走向生产工艺节能以及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的高级模式,从而最终形成工业系统生产全流程的节能。绿色工厂、低碳工厂将建立在生产全流程的基础之上。
谈起工业节能,就会提起能源管理中心。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目前在国内企业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仍然是一种被动型的能源管理体系。未来应进化为主动型的节能中心。未来的企业,智能型水系统、智能型能介系统将成为发展的方向。根据生产主工艺,生成最佳供水、供能模型,动态供水、供能,用于生产,将是绿色工业、低碳工业的重要措施。
5、当前节能技术研发重点的探讨
当前可以先重点研发生产流程的过程节能技术,公辅能介系统可以成为首选。公辅能介系统包括煤气、蒸汽、水、供配电等。能介系统与生产主线紧密相连,进则可以深入主线,退则可以扼守主线生产之命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研发过程中,煤气、蒸汽、水、供配电系统除了在其本身的专业领域搞好全流程的节能系统外,还应互相策应,最终形成完整的综合性公辅节能系统。
研发综合性公辅节能系统,应当是传统的工业设计院或者是工程技术公司的强项和优势所在。
6、关于工业节能规划
工业节能规划就是对工业企业现有生产环节进行全面能耗分析,与业内先进指标进行类比,寻找企业内部最大的节能空间,并制定落实的方案及步骤。工业节能服务公司应具备工业节能规划能力,甚至工业节能规划应该成为工业节能服务公司一项拳头产品。
工业节能规划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判断,要从生产全流程分析判断,要从多专业角度分析判断,另外还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来考虑,具备前瞻性。局部的节能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整体节能,某个专业的节能并不意味着整个生产的节能。工业节能与生产工况、生产流程紧密相关,空间、时间变化,节能效果可能不一样。
7、智慧能源网络的建设
智慧能源网络是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来优化和处理工业能介系统。它能根据工业用户生产需求,从时间和空间上自动调配能介系统,既满足生产要求,又实现节能、节水、低碳、绿色、环保。
智慧能源网络的核心就是数字化,包含生产方式数字化、管理方式数字化以及以往宝贵生产经验的数字化。数字化时代对于工业生产而言意味着更高效、更精准。国家对工业企业有更多节能减排、低碳和环保的要求,数字化服务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手段。工业企业建立智慧能源网络的机遇来临。
原标题:工业节能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