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战后,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生活及工商业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河道和海港,严重污染环境;急剧的都市发展以混凝土及沥青建造路面,削弱土地储水和排洪能力,径流骤增而令水浸情况恶化。就此,香港政府展开一系列全港性污水处理及雨水排放研究,制定长远改善策略及方案。渠务署在1989年9月成立,肩负起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报道 > 正文

想要下雨不看海 看看香港如何处理雨水排放

2016-07-21 08:47 来源: 紫荆网 作者: 唐嘉鸿

二次大战后,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生活及工商业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河道和海港,严重污染环境;急剧的都市发展以混凝土及沥青建造路面,削弱土地储水和排洪能力,径流骤增而令水浸情况恶化。就此,香港政府展开一系列全港性污水处理及雨水排放研究,制定长远改善策略及方案。渠务署在1989年9月成立,肩负起改善城市内涝及污水处理的重任。

防洪排涝 对症下药

香港是亚太区内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400毫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风暴潮及暴雨更形频密。

渠务署于1994至2010年期间,将全港分为8区并制定“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同时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议。为配合城市的最新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我们自2008年陆续为各区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展开检讨研究,评估现有雨水排放系统的能力,以拟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香港的防洪策略可以总括为“三招”

第一招:截流

上、中游集水区的雨水截取,然后绕道而直接排放出海,从而纾缓下游地区的水浸风险。

近年启用的港岛西、荃湾及荔枝角3条雨水排放隧道,皆为显例

第二招:蓄洪

利用地下蓄洪池暂存雨水,待暴雨过后才排走洪水,以减轻下游排水系统的负荷;现正施工的“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更备有可调式溢流堰,结合实时水位感应及潮汐数据,自动控制水闸的开关。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示意图

第三招:疏浚

泛指改善、扩建及提升现有雨水排放系统的工程;我们于1990年代尾及2000年代初,相继完成多项新界区的治理河道工程,当中包括深圳河第一至三期治理、锦田河及山贝河等,致使区域性的水浸事件不复出现。

经过渠务署廿多年的努力,我们先后消除了123个水浸黑点,现时仅剩8个,大大减低香港的水浸风险。除推行防洪工程外,我们设有24小时运作的“渠务热线”,适时处理查询及投诉;在恶劣天气期间,我们更会启动“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指挥及协调管道清理工作,同时协助其他部门应对紧急事件。

除污净流 保护水体

渠务署的污水处理服务涵盖污水的收集、处理及排放,现时服务已覆盖全港93%的人口。我们辖下约有300所污水基建设施,其中70所为污水处理厂,每日平均污水处理量达280万立方米。

多年来,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推行“净化海港计划”以收集及处理维港两岸的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流入维港;计划于维港两岸兴建深层污水隧道,将污水收集及输送至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处理和消毒,然后经海底管道排放至维港以西海域。污水隧道建于地底深处,不受楼宇地基、铁路隧道等阻碍,路径较短又可减少工程对公众的影响。“净化海港计划”第一期及第二期甲分别于2001及2015年启用,两期工程前后历经20年,总工程费用达258亿港元,是香港历来最庞大的环保基建项目。其深层污水隧道总长达44公里,最深一段更位于海平面以下160米,是全球最深的隧道之一;而昂船洲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现时已提升至每日245万立方米,更在世界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名列前茅。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鸟瞰图

伴随政府多年来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努力,本港水体的水质日益改善,而阔别超过30年的维港渡海泳亦已于2011年复办。我们同时亦着手推展市区的旱季截流器及修复污水干渠工程,以尽快减少残留污染物排放至维港,进一步改善水质。此外,渠务署会继续推展乡郊地区的污水收集系统工程,以进一步扩展污水处理服务的覆盖范围。

九龙城一号污水泵房荣获香港“绿建环评”最高评级“铂金级”的认证

蓝绿建设 持续发展

渠务署不遗余力推动香港的“蓝绿建设”——“蓝”泛指水体,“绿”则指绿化景观、减排节能;“蓝绿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本,改善市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使香港继续成为宜居城市。

在防洪方面,我们藉改善工程提升排洪能力之余,利用水景、园境美化和生态概念活化河道,为社区建设绿化河道走廊,以利民生,达致活水、近水、美化、绿化。展望未来,我们将会继续参照“海绵城市”的理念——顺应自然、弹性适应,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同时把握机遇保育生态、活化水体。

“海绵城市”理念-顺应自然、弹性适应

在污水处理方面,我们积极与学术界合作,携手研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处理技术,为未来筹谋。在营运设施的领域,我们积极引入创新的环保元素,利用生物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达至减排节能;我们致力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雨水集蓄试验,以及在厂房利用“再造水”(即加以处理的排放水)作冲厕和灌溉等非饮用用途,以善用珍贵的水资源。渠务署十分重视厂房的绿色建筑元素,九龙城一号污水泵房更于2015年荣获香港“绿建环评”最高评级“铂金级”的认证,是首个政府基建设施得此殊荣。此外,我们亦正积极研究将污水处理设施迁往岩洞,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同时腾出珍贵土地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

原标题:香港渠务署署长:港府防洪三招让市民出行无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