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保行业简介环保明星企业碧水源的崛起1、成功的PPP模式2、发展路径梳理3、业绩变化解读二、环保行业资讯环保部专家:加快建立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长效机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5月31日颁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6月1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如何建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市场 > 正文

【环保行业6月月报】环保PPP时代引领环保企业爆发

2016-07-21 14:27 来源: 第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环保行业简介

环保明星企业碧水源的崛起

1、成功的PPP模式

2、发展路径梳理

3、业绩变化解读

二、环保行业资讯

环保部专家:加快建立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长效机制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5月31日颁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6月1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长效机制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重大任务。

土壤治理短板是缺长效机制

董战峰介绍,从国际经验,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在土壤污染治理上主要体现在四个“重视”:重视立法与标准体系建设、重视污染者付费机制构建、重视投融资机制创新、重视社会治理机制完善。

董战峰说,尽管造成当前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态势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缺乏长效机制一直是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的短板。他分析说,总体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尚面临六大问题,需要尽快系统考虑予以突破。

投入需求量大。根据欧美国家经验,土壤保护成本、土地可持续管理成本(重点是防控风险)与场地修复成本基本上是1∶10∶100的关系。由于我国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无论是削减存量,还是控制增量,防范风险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土壤治理的投入规模可能会是十万亿元规模。

责任体系未建立。土壤修复既有存量修复治理问题,也有增量风险评估、管控与治理问题,情况比较复杂,责任主体不明确,归责范围不清晰,污染修复治理责任难以分工落实,损害求偿机制和污染收费机制无法确立。

激励机制不完善。修复治理的融资机制缺失,无法有效调动和发挥社会资本力量;污染治理责任分担机制没形成,治理费用和渠道问题难以解决;修复治理市场机制不到位,土壤修复治理的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无法实现等。

法制标准不健全。尽管立法工作已经进入议程,但是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尚需时日。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有关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产业标准、技术指引等还存在缺项和短板,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标准、技术导则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社会治理不得力。因土壤污染发生的环境权益侵害事件时有发生,健康和财产损害救济机制还不完善,公益诉讼机制尚不健全。

配套能力不到位。土壤修复治理效果评估技术方法未建立,治理技术清单,特别是BAT(最佳适用技术)技术清单,需要尽快研制;从事土壤污染治理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的从业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修复治理企业资质管理和招投标机制还不健全;土壤环境质量本底不清晰、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参数还不够,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监测、评价、治理技术装备缺乏。

“四管齐下”推动污染治理

“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长效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调控、理清重点、明确方向。”董战峰建议“四管齐下”,推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长效机制建设。

他说,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注重技术标准和基准制定基础性工作,解决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法律框架,地方立法空白等。形成法律法规-基准标准-导则指南-政策措施链条体系,逐步实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控制增量、消化存量”。

“其次,责任公平分担是基础。”董战峰解释说,土壤污染治理要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对于造成的损害责任,无论是财产性、精神性还是其他生态环境损害都应明确。修复治理责任主体要明确,责任范围可以逐步扩大,尽快由财产性、健康损害向涵盖生态环境损害转变。对于历史性遗留的污染性土壤修复治理要一分为二,政府要起到主导和引导功能。

此外,形成有效的激励是关键。董战峰认为,政府不仅要加大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资金投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政策,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力量,逐步由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向财政引导、企业施治、市场为主、社会参与格局转变,形成健全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市场化机制,解决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口过大问题,推进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土壤修复治理产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健全社会治理是核心。”董战峰说,应重视加强涉土环境信息公开,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形成便利的公众参与渠道和灵活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中的决策参与、监管监督作用,推进土壤污染损害公益诉讼,保障公众环境健康权益。

推进“六大长效机制”建设

董战峰对记者表示,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挑战巨大,需要加快长效机制建设,从根本和长远上为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与维护,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居住环境。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六大长效机制建设。

创建公平合理的政、企责任分担机制。政府除了直接投资实施修复治理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重视通过政策机制创新,推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对于可以明确责任归属的使用者、产生者、运输者等,则按“污染者付费”原则落实这些企业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经济责任。建立土壤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形成稳健的土壤修复治理投入机制。建议将土壤环境保护各类必要费用整合进环保预算科目,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提取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环境保护,建议从各地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央和地方按照2∶8的比例分成使用。设立两层级的土壤污染治理基金,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资金、各地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环境税费等构成;地方土壤污染治理基金主要由本级财政资金、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市场融资构成。基金实施专门用途管理,可采用商业委托专门的职业化理财公司来管理基金,使其良性运作并保值增值。

建立有效的土壤修复治理融资机制。对涉土行业严格实施绿色信贷,加大对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的信贷支持,对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政府提供担保来负责降低贷方的风险。推进将环境风险管理纳入绿色信贷评估技术体系中,开发促进棕地物业发展项目的融资产品,严格限制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推开土壤污染保险,实行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有色金属、化工医药、电镀等重点行业实施土壤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对企业部分保费进行补贴鼓励企业投保,建立并逐步完善环境责任险制度,形成土壤污染风险分散的社会化机制。

构建完善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市场机制。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创新债券、股票、创业板块等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土壤修复产业,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且具有示范意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市场经济政策机制。严格限制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推行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动形成有效的多方社会治理机制。将涉土企业的环境信用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对重点行业涉土企业实施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账户。

建设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法律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党政领导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负责制,对领导干部离任实施生态审计,建立严格的土壤污染任追究机制。建立土壤污染监控系统及信息平台,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土壤污染健康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土壤环境信息平台的研发及公开。

(时间2016-6-1 来源:一财网)

“土十条”会师环保部“三大战役” 4500亿环保蛋糕怎么分?

从9730字的“气十条”,到15638字的“水十条”,再到13307字的“土十条”,环保部“三大战役”的大招终于凑齐了。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华夏时报》记者多方采访获知,这个从2013年5月开始起草,5次征求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3次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50次易其稿的文件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土十条”提出了10条35款,共231项具体措施,概括来讲就是:夯实两大基础(摸清家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突出两大重点(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三大任务(未污染土壤保护、控制污染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强化三大保障措施(科技支撑、治理体系建设、目标责任考核)。

其中,提出了诸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等措施,将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4500亿元蛋糕

“土十条”明确提出了“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其中包括: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完善“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成熟产业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链中的作用等。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文件如是表述。

此外,“土十条”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主体责任,要求各省区市2017年底前都要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率先完成),确定了治理与修复的重点(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和优先区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上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土十条”提出了许多措施,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研发土壤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和产品等,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询服务、装备药剂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环保产业规模。

“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该人士表示。此外,“土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还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

产业滞后

据了解,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起始于“十五”期间。“十二五”以后,国家设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在其刺激下,从业企业从2010年的十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项目数量累计达到300多项。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通常可分为调查评估、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由于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和修复技术的不同,其成本差异也比较大,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从每亩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成本则在每立方米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

虽然“土十条”的发布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但由于目前还存在技术储备不够、人员队伍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要想达到目标中的规模尚需时日。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曾撰文表示,虽然目前该产业从业单位已达近1000家,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依然不超过5家。近年来,想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单位有很多,但成功的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以前不是从事土壤修复的单位能够真正有效介入本领域。”高胜达说。

此外,企业的认识也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土壤污染并不会一上来就“治病”,而是先“问诊号脉”,先调查评估,然后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再开展修复工作。但是,很多传统环评和监测单位、设计院、科研院所往往片面地把土壤调查评估理解成为“咨询业务”,而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土壤详查中去。

钱从哪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主任谷庆宝表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需要投入的费用较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遵循“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拒绝治理的污染者进行处罚,同时综合采用政府拨款、政府补贴、借助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

例如,美国规定,责任主体对于土壤治理费用的承担实行严格责任和连带责任,且责任具有溯及力。而“土十条”第九章规定,中央财政要整合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上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资金预算数为90多亿元,较往年有大幅增加,但与“土十条”提出的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逐年扩大专项资金规模。

此外,“土十条”还规定,各地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县市区予以适当奖励;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资金筹集方面,探索通过发行债券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6月以来,湖南省已经累计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额为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清洁能源、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土十条”还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目前,沪深两市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土壤修复上市公司。有分析认为,尽快挂牌一家或几家专业土壤修复公司可能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土十条”的重点工作之一,正在IPO进程中的唯一一家土壤修复专业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或将大幅提速。

(时间2016-6-4 来源:华夏时报)

环保PPP模式催生新增长点 环境污损赔偿渐行渐近

2016年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目标。

与此相呼应的是,环保部在上半年组建设立水、大气、土壤三大司局,出台“土十条”和发挥环保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广环保项目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水、大气、土壤顶层设计治理计划齐备,未来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项治理。而环保项目PPP模式在经济低迷时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向 推进环保项目PPP模式

近日,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投资处副处长杜会杰透露,我国20部委即将联合印发第三批PPP项目组织申报通知,初步定于7月开始申报。而本次业界强烈关注的大气、水污染治理等项目种类也将包含其中。此外,前三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了250余亿元,今年这一项目将计划投入111亿元;而对于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去年我国形成的规模是130亿元,今年将达到14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环保属性PPP项目对企业吸引力正在增加,伴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及“土十条”等治理条例的陆续出台,社会与经济效益结合效果较好的环保类PPP项目数量还将继续上升。

今年4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将积极推进PPP模式。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立环境保护PPP中央项目储备库,并向社会推介优质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

此外,环保部要求各地结合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治理任务的需要,围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建立重点推介项目库,上报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PPP项目绿色通道、部门联批联审一站式服务,制定支持性政策措施,确保高质量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对此,光大证券的分析研报指出,大气、污水等污染治理项目具有公益属性明确、罚款及补贴标准清晰、建设程度迫切等特点。随着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该类项目对于社会资本而言,盈利模式更为可靠,具有更大吸引力。同时,污染专项资金有增无减,其合理配置可与PPP项目相得益彰,加快污染治理类PPP项目落地进程,推动环保行业的发展。

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7721个,总投资8.8万亿元。其中,环保相关的PPP项目在整体库中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保相关PPP项目投资额超过1万亿,与环保上市公司相关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管网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PPP项目数量众多。2015年开始,环保上市公司的PPP订单数量及订单规模明显增加,我国环保PPP时代已经到来。

“在地方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PPP模式开始大力推广,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环保投资领域,是激活环保投资进而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手段”。招商证券分析师朱纯阳分析说。

制度 环境污损赔偿渐行渐近

6月14日,环保部例行发布了4月份和5月份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环保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先后挂牌督办8起环境违法案件;约谈5地市大气污染防治不力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对江西省新余水质镉超标等事件展开调查。

业内专家表示,近两年频发的危险废物非法倾倒和掩埋事故已成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诱因。

环保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何艺博士分析指出,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从2000年的830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363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1.1%。而据专家研究估算,我国每年危险废物产生量超过1亿吨,约有7000万吨的废物尚未纳入环保部门的统计范围之内,大量环境风险处于不可控状态。

何艺说,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危险废物是由其产生单位自行简易利用处置,潜在环境风险高。

不过,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

据了解,2015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要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

近期,多个地方亦加快危废处置的整顿工作。其中,上海市召开“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研讨会”,探讨当前危废处置缺口及处置设施建设等问题。山东省成为继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之后全国第11个试点开征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费的省份。

机构 针对性组建设立三大司局

今年3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推行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

同时,还要求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严格环保执法,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

针对环境监管执法机制方面的完善工作,环保部在4月份出台的针对发挥环保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全面推行“双随机”制度。将对企业的日常监管执法,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方式开展。市、县两级环保部门要在建立完善监管企业信息库基础上,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

6月13日,环保部通报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组建情况。今年3月份,环保部按照环境要素重新组建设立了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土壤环境管理司,不再保留此前的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新设立的三司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总目标,以水、大气、土壤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管理为核心业务,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

业内分析指出,环保部设立三大司局,加之近期出台的“土十条”,大气、水、土壤顶层设计治理计划已经齐备。水、大气、土壤三司的设立表明环境治理由之前的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保部未来工作将围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项治理。

(时间2016-6-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环保三大行业谁有赚钱相

大气、水、土十条悉数出齐,环保产业成为了社会资本“虎视眈眈”的又一块肥肉。然而,从上市节能环保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这个行业并非高枕无忧,不同领域企业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上周末,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一季度77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业绩分析显示,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整体发展良好,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有54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了同比增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涨幅超过100%的有9家,但也同时有21家出现负增长,可见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业绩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大气治污存隐忧

虽然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近期成为了节能环保领域的热词,但各界对于大气治污领域较高的关注度仍难被撼动。分析报告指出,从子行业来看,本次77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增幅最高的领域为大气治污行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神雾环保一季度实现营收29亿余元,同比增长176.68%;净利润9829.78万元,同比增长1420.25%,稳居净利润同比增幅首位。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大气治污上市企业亮眼的成绩却仍难掩隐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大气治污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幅仅为6.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8.9%。而且,同处大气治污行业,不同企业间业绩差距存在天壤之别,其中,众合科技一季度实现营收17亿余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06%,净利润为-1961.69万元,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1973.81%,成绩位于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业绩榜单倒数位置。

对此,分析提醒,虽然大气治污企业净利润增幅领先于其他行业,但由于脱硫脱硝需求高峰已过,行业出现了难维持高增长的情况,因此后续这一行业是否能保持领军地位还需要看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新市场启动情况。“而且与水污染治理、垃圾治理相比,我国大气治污市场化程度还是较低,这一定程度上由于大气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导致地方政府之间过于相互依赖,部分地方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低,导致这一行业整体发展层次不齐。”专家表示。

水污染治理增长乏力

在节能环保行业内,水污染治理一直被看做是起步较早的领军产业,在本次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披露的一季度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业绩中,水污染治理企业的领先优势依然明显。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29家水污染治理上市公司中,有1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

然而,面对着这样突出的成绩,却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水污染治理企业未来发展可能相对乏力的观点。而本次分析报告也指出,本来备受证券机构看好的我国知名水污染治理企业碧水源一季度表现平平,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位居12名,不如预期。而且,在77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幅排名前十的企业里,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的只有兴源环境、首创股份、聚光科技,并且都位列6-10名,领军地位正在逐步消失。

究其原因,有企业归咎于市场开放程度仍然不足,同时竞争压力相比其他领域大的多。碧水源常务副总裁何愿平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并不怕市场开放后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怕的是市场不够开放,蛋糕只能得到国有企业分食后的一点剩余。以北京的城镇污水处理为例,北京主城区的项目几乎都被国有企业垄断,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打破这道厚墙,只能在外围打转,接一些‘边边角角’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生意”。

土壤修复颇具潜力

根据一季度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业绩分析结果,所有77家公司中,净利润增幅前三位的分别是大气治污、节能服务和垃圾处理,而日前刚刚因出台“土十条”而备受关注的土壤修复行业并未被提及。对此,分析报告表示,相比于国内其他节能环保产业,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程度仍较为落后,“我国的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企业工程经验少,长时间亏损经营”。业内人士表示。

有土壤修复领域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上,今年一季度土壤修复行业仍然蛰伏于市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彼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还未出台。不过,随着这项“千呼万唤”的政策终于落地,这一行业很可能即将迎来集中爆发期,已有相关企业表示,根据市场调查情况,该企业的土壤修复订单已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根据行业机构数据,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中最主要的业务土壤修复市场有着超万亿元的规模。因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等多个业内分析机构都为土壤修复冠上了“潜在商机巨大”的头衔。

(时间2016-6-20来源:北京商报)

6月环保企业PPP项目扎堆签约

环保PPP对于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发酵。昨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了6月环保行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本月中,各地环保企业PPP项目中标、签约成功案例高达近30例,可以称得上是“扎堆中标签约”的一个月。环境商会分析称,在PPP模式驱动下,生态环保领域订单将变得更大更综合,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提升,将驱动环保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并购力度。

近年来,节能环保治污类PPP项目成为PPP领域里的“新贵”,虽然这类项目投资周期较长,利润也比较单薄,但却能给企业带来比较持续和稳定的收入,逐渐受到各界资本、环保企业追捧。根据环境商会统计报告,仅6月内就有泰达股份、碧水源、首创股份等多家环保企业预中标、中标或投资了较大规模的PPP项目。比如据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发布的中标公示显示,由碧水源与其他两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日前顺利预中标西藏拉萨市污水处理PPP项目,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据悉,该PPP项目是西藏自治区水务行业首个PPP项目,实施范围包括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一期)等12个子项目,涉资15.3亿元。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PPP项目中环保PPP项目数量占比已近44%,投资额占比22%。有专家表示,以目前的情况判断,我国PPP项目的年增长速度在100%以上,甚至超过200%,而环保PPP项目增速或更快。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环保类PPP能脱颖而出其实集合了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重视、政府扶持,行业发展空间也比较大;二是国内企业在污水处理及垃圾焚烧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三则是可以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

(时间2016-6-30 来源:北京商报)

三、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动态

启源装备:在节能环保方面实施战略布局

“2016年陕西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周四下午在全景网举行。启源装备(300140)财务总监亢延军表示,公司除在传统电工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外,依托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实施集团在节能环保方面战略布局,积极寻求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务的合作和发展。

瀚蓝环境:环保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瀚蓝环境周五表示,公司业务重点已聚焦在“综合环境服务”,环保类业务在公司总营收、总利润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将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相关规定,争取调整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富春环保:产业结构优化 加速环保固废平台发展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的环保公用及循环经济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固废(污泥、垃圾)协同处置及节能环保业务。近年公司持续推进“固废处理+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污泥处置项目,收缩煤炭贸易和冷轧钢卷业务提高环保业务比重,打造节能环保综合运营商。

内生+外延齐发力,促进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于2015年9月收购清园生态后污泥处理产能提升6000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蒸汽产能达到2205吨/小时。同时江苏热电项目投产,促进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齐发力促进公司固废平台发展建设。未来有望借助PPP项目等方式巩固在污泥处置领域的地位,同时积极切入环保其他领域,实现轻重资产业务协同成长。

董事长换帅+激励到位,为发展添足动力

公司近期公告原董事长吴斌先生因工作变动辞职去董事长一职,其并非公司实际控制人且仍担任公司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新任董事长张杰先生更为年青,有海外商学院教育背景,并曾任法国工商会下属的依康管理咨询公司任职,新的管理层有望加速资本运作,此外公司员工持股购买均价11.78元倒挂25%,董事长增持均价13.32元倒挂34%,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为发展添足动力。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公司固废平台发展

2015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5.94%,较2014年增加4.94%,2015年固废处理+节能环保业务占比45.19%,同比增加6.75%,可见业务调整带来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公司于2015年9月设立浙江富春江环保科技研究院,并结合岑可法院士团队和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合作提升技术能力,促进公司“干化+焚烧+供热+发电”产业链实现战略协同。同时公司为工业园区提供热蒸汽和电力的同时提供污泥、废渣等园区企业固废焚烧处理服务已成功实现异地复制,加速公司固废平台发展。

未来公司将通过自建、升级改造、收购、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进行异地扩张,进一步加大固废尤其是污泥处置领域的投入,着力打造以固废再生资源集约利用和先进环保技术产业为两翼,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异地复制构建区域性能源网络体系为目标的节能环保综合运营商,值得长期关注。

永清环保:扬眉“土”“气” 业绩腾飞在即

“土十条”出台开启土壤修复市场,公司优势明显迎业绩爆发。公司已经完善整个土壤修复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施工和药剂生产等各个环节。公司较早进入土壤修复市场并拿下第一个耕地修复订单,项目经验丰富。并加大区域布局,相继在南京、上海、广州成立分公司拓展业务,考虑到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发达,土壤修复市场广阔,未来订单将迎来爆发期。

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烟气治理、新能源发电业务超预期。随着超低排放政策的推进,公司在烟气治理业务方面16 年订单不断。16年以来烟气治理业务订单总金额已超5 亿元。新能源发电方面,永清爱能森拿下0.7 亿光电订单和5.36 亿风电大单,大大增厚公司业绩。衡阳垃圾发电厂6 月并网发电,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环评咨询业务受益于环保部环评系统脱钩或退出环评服务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全国布局,拓展迅速,业务屡创“第一”。永清加快扩展步伐。在国内,立足湖南,在重点区域设立分子公司拓展业务布局。业务先后进入新疆、宁夏、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市场。在海外,15 年7 月,完成对美国I.T 公司51%股权的收购,并且依托美国子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体现了公司良好的业务拓展能力。

三聚环保:鹤壁项目将开展原料测试

三聚环保6月14日(周二)表示,悬浮床加氢技术可以处置减压渣油,鹤壁项目在后续将陆续开展各种原料的测试工作,其中包括减压渣油。

三聚环保主要从事催化剂、净化剂等能源净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能源化工行业及油气田开采业提供成套的净化工艺、装备及成套服务,以及可循环使用的净化剂产品等能源净化综合服务;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企业提供产业转型升级、原料改造、尾气综合利用、环保治理等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总承包、方案实施及综合运营服务;为企业的清洁能源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物流、销售的增值技术服务。

理工环科:目前主要工作在于转型环保

理工环科周二表示,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尚在积极开拓中。公司目前主要工作在于转型环保。理工环科的主营业务为电力高压设备在线监测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中电环保:获得高端人才引进经费1300万元

中电环保6月16日晚间公告,近期,公司签署了南京市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资助协议书,根据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的意见》(宁政发〔2012〕305号),基于引进了水处理产业化高端人才团队,公司获得资助经费总额1300万元,资助经费将按照项目进度,分期拨付。

本次获得的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资助项目内容为水处理核心设备及系统集成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表示,本次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资助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龙净环保: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366万股股票

龙净环保6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截至 2016年6月17日,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完成公司股票购买。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为4502.9万元,购买数量366.0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4%,购买均价12.23元/ 股。该部分股票锁定期为自公告之日起24个月。

先河环保:预中标8777万元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先河环保6月23日晚间公告,河北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预中标公告》,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项目预中标更正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为预中标供应商,中标金额:人民币8777万元。

公司称,本次中标金额人民币8777万元占公司 2015年度经审计的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13.97%,中标项目如能最终签订合同并如期履行,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该项目以实时、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实现保定市辖区所有重点环境敏感区域,以及建筑工地、涉气企业和交通要道等污染源在内的全覆盖式监控,形成一套集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管理五位一体的环境监管新模式;网格化监控系统是公司的战略支撑产品,更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此项目如能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国内网格化产品市场。

神雾环保:子公司签订39亿元日常经营性合同

神雾环保6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洪阳冶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阳冶化”)、神雾环保技术新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雾新疆”)分别与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23日签订了《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和《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设备买卖合同》,合同金额合计391,515万元。

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乙炔化工新工艺40万吨/年 PE多联产示范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建设总占地约2768亩。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长焰煤和石灰石原料,生产电石中间产品,继而以电石为原料生产聚烯烃产品,副产乙二醇、电石渣、焦油、丁烯等。项目总规模为年产120万吨电石(中间产品)、40万吨聚乙烯(最终产品)。包括石灰窑装置、电石装置、煤制气装置、乙二醇装置、乙炔装置、乙烯装置、聚乙烯装置、干馏煤气净化装置、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等。 合同价格为人民币:330942.00万元。

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设备买卖合同标的为:电石炉系统 、石灰窑。金额合计:60573.00万元。

楚源高新:领2196万罚单 公开“对撕”环保部门

一纸环保处罚决定书,引来了被罚企业的公开叫板。被开具2196万元的环保罚单之后,拟上市企业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源高新”)昨日晚间公开指责环保部门“处罚不公”,引众人围观。

楚源高新2015年5月向证监会报送IPO预披露方案,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900万股、登陆上交所,但公司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6月17日,证监会集中公布了今年1-5月发行人主动撤回首发申请、证监会终止审查的17家终止审查首发企业名单,其中就包括楚源高新。

事实上,楚源高新属于燃料中间体行业,从事化工原材料、燃料中间体及活性染料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H酸、对位酯、活性染料和其他燃料中间体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除了本次罚款事件之外,“楚源系”相关公司也屡次被爆出污染问题遭整改,因此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楚源高新IPO被搁置很有可能也是因为环保问题。

四、行业并购动态

 

原标题:环保PPP时代引领环保企业爆发——第一创业投资环保行业月报(2016年6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