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发布《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之后,【环评互联网】联合【环评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读,并发起了环评向何处去大讨论的倡议,倡议发出之后,收到了网友激烈讨论,相关精彩内容如下:【倡议内容回顾】■到底什么是环评?■环评的目的是什么?■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社会到底需要

首页 > 环境监测 > 评论 > 正文

【百家争鸣】环评到底向何处去?——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2016-07-22 10:29 来源: 环评互联网 

环保部发布《“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之后,【环评互联网】联合【环评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读,并发起了“环评向何处去”大讨论的倡议,倡议发出之后,收到了网友激烈讨论,相关精彩内容如下:

【倡议内容回顾】

■到底什么是环评?

■环评的目的是什么?

■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评?

■评判环评制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

■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环评?

■环评到底向何处去?

■环境管理到底向何处去?

【精彩回复】

环评问题很多,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这是一定的,起码惯性就得好几年。

1、先天问题

环评是一个计划经济的产物,从法律要求和技术导则就可以看出的,一定要审批管理,而且要方方面面批的明明白白。结果,环评弄成了大杂烩,例如: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水土保持、总量控制,有这些在里面,只能逼着基层管理人员和环评单位瞎搞,没精力认真干;对很多未知的或不成熟的东西非要弄清楚,例如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后天问题

环评随着产业的发展是越干越乱,质量越来越差。都说是环评质量标准没法定,鄙人从来不相信这个理由。根本问题在腐败和人员问题,腐败问题不用多说。人员问题不仅是从业人员问题,作为一个技术报告,如果技术问题越来越多,专家就难辞其咎了。

通过一群技术权威把环评从业人员转的更晕了,领导的意志通过专家的配合让操作空间更大,让审批者更高兴和更容易控制结果。

最后结果是:差的环评毙不了,好的环评不好过。这样的结果就是让高素质的人员越来越多的离开环评行业,造成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下降。

不彻底简化环评,就没法确定质量标准。不确立质量体系,不实现优胜劣汰,就只会劣币驱逐良币。

延伸阅读:

环保部文件: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聚焦】未来五年的环评工作展望——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环保部将开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环评

导则刚改了一轮,人还是这些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变好。

■到底什么是环评?环评的目的是什么?

查教科书就行,总结的很全面。

■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有历史使命?反过来就是到什么历史阶段取消?这个真不敢想,就更不敢说。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评?

简单的很,对环境保护有用就是需要的。解决两个方面的需要就行:告诉环保管理部门,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染影响,让管理部门决策是否可以建设;告诉企业,根据环境情况、按照法律标准要求,首先需要投资建设什么样的环保措施,其次是环保措施的日常维护费用情况与区域环境发展可能会出现的环保要求,让企业判断其建设方案及运行阶段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环境风险的评估应该排除在外,起码会同安监部门批。

■评判环评制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不知道所问何事。

■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

领导看着办。

■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只能是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没关系。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环评?

这个不是环评人员能决定的,只能是领导看着办。

■环评到底向何处去?

现在的大方向是对的,一定是专业化、企业化、大型化。随着市场的萎缩,环评咨询业随之也会萎缩。想在这个产业生存,只能随着经济变化进行改变,环评会延伸至企业的选址、投资阶段。最终成为企业的环保顾问,这是环评的业务延伸。而大型企业的慎重,会对结论的可信度、法律责任有要求,这会进一步挤压小型环保咨询企业的生存空间,倒逼环评机构向专业化、大型化、企业化发展。

■环境管理到底向何处去?

领导去哪和干什么?更不知道了。

延伸阅读:

环保部文件: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聚焦】未来五年的环评工作展望——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环保部将开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环评

【老教授】

■到底什么是环评?

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行法规政策的定义都比较客观。

■环评的目的是什么?

环评是目的是客观判断政策、规划、项目等实施推广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对于不同位置的人,目的和作用都不同。这也是环评的定位模糊,实际实施起来很扭曲的根本原因。

■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使命是对环境负责吧,保护环境。这个最有黑色幽默色彩,环评越做越厚,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实际环境质量越来越差。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评?

社会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对社会负责的环评。但是从环评的体制,更多是对环境管理部门回避管理风险负责;从环评实施的方式,更多是对企业拿批复负责;对评价的技术责任,更多是规避评价单位的资质风险负责。社会负责,也有,但是好像没那么必要的了,有点无奈。

■评判环评制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在可行结论下,环评结论是否客观指导项目实施。

■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

应该是独立技术支撑,而不是承担太多技术外的责任。

■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互补。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环评?

回归环评技术本位,突出技术责任,减轻行政和其他咨询责任。让环评承担环评评估结论的责任,评价失实带来的问题,让委托单位跟评价单位根据合同约定追究责任。至于不能落实带来环境评价要求或者环评失实带来的管理责任,直接让企业承担。

■环评到底向何处去?

回归环评本来定位,细化不同目标要求下各方面技术工作的边界范围,不要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承担背负太多行政审批、监督管理以及不必要的社会责任。但是短期出路很不清晰,各方向去向都很难走。

对于评价单位,估计最后会是项目环评淡化,备案制度估计会逐渐落实,规划环评的地位提高,战略环评及规划环评规范完善下,规划环评取代现状项目环评市场空间,项目环评沦落到浅技术深套路的程序性工作。项目环评在政策法规导则完善下,套路性越来越明确,要求越来越清晰,程序化越来越明显,技术的难度降低,细节措施落实要求加强。市场压力在审批变备案后,市场价格空间越来越小,竞争更加白热化。环评两级分化会更明显,环评的出路在于谁更快跑到金字塔上端,抢占有利地位,夺取更多生存权利。

延伸阅读:

环保部文件: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聚焦】未来五年的环评工作展望——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环保部将开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环评

原标题:【环评向何处去】系列跟踪报道之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