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暑假,往年全国许许多多会趁假期更换跑道的学校,如今已寸步难行。7月12日,173家企业的联名建议信,由3家企业代表送到住建部,他们请求恢复塑胶跑道的准入门槛。
这些联名企业的诉求,无非是在风口浪尖下,让举步维艰的工程竞标和施工上,得到政府“开具”的一纸证明,来恢复正在进行或即将实施的项目。对此,一些正规的企业主对记者谈到,“毒跑道”问题发生后,一些合规企业遭受牵连蒙受损失,比如有的地区合格的跑道,都被家长要求铲除,这不仅严重损害行业信誉,也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工程转包落下的病
记者近日采访了一家中学的负责人,他认为,“毒跑道”的问题,既不完全在橡胶本身,也不一定在市场化改革,而在于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后所用的材料和相应的市场监管,还有就是,各学校对学生健康的重视程度。
“毒跑道”问题发生后,其中所使用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甲醛、氯化石蜡等,都被认为是对孩子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物质。
湖南省体育设施建设协会会长李宏武介绍,如果是正规操作的话,即便使用,量也很少,一般很快就挥发了,而且正规的企业在夏季一般不会使用这类溶剂。
在招标过程中,中标的往往是正规企业,但是他们通常把项目让给第三方施工队,如果施工队操作不规范,又缺乏监管,为了提高利润,有些施工方会在购买的正规胶水中添加苯来稀释胶水,黏合橡胶颗粒。在这个问题上,据了解,如果使用环保胶水,每吨的成本要增加5000元左右。
另外,废旧轮胎粉碎后产生的黑橡胶颗粒,作为塑胶跑道的制作原料,本是国际惯例,但是有些作坊却在其中掺入了废旧电缆。专家告诉记者,因为废旧电缆的外皮所制成的黑颗粒,要比废旧轮胎产生的便宜400元—800元,所以有些企业宁愿使用刺激性气味更大的“电缆颗粒”。
另外,据李宏武介绍,即便是合格的跑道,黑颗粒的含量也就30%左右,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把比例提高到了50%,施工的难度增加,所使用的溶剂也就增加了。
检测报告花钱买
事实上,无论是橡胶颗粒还是胶水,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都有相关检测项目。但据施工方介绍,工程的检测报告仅仅花费几万元就可以买到,而跑道的价格却可达到150—300元每平方米。
在跑道施工中的“猫儿腻”还不止这些,让跑道更有韧性的滑石粉、塑化剂、交联剂,以及为了缩短工期,使操场速干的催干剂都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甚至重金属。
很多校方领导在招标过程中就贪图便宜,施工结束后看着崭新的跑到,即便有点气味,也会侥幸的认为,“反正操场是露天的,有点味过两天散散就没了”。缺乏监管让“塞钱就过”成为施工单位立身的法宝。如果不是媒体追踪报道,孩子、家长更不会想到学校的跑道,竟会成为健康的隐患。
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跑道施工过程监管,就是要通过协调有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塑胶跑道生产过程的监管,保证交付给教育部门或学校的塑胶跑道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还有就是强化项目各方,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认识,尤其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把控,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最后,要对相关负责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法行为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同时,特别强调,塑胶跑道不是学校体育设施的唯一选择,学校可以根据具体设施自行决定是否使用。
“上海标准”值得期待
风口浪尖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终于给出了新的监管措施,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提出协调国家有关专业部门和标准研制部门完善相应的标准,加快修订过程,实行强制标准。
在市场化放开准入标准后,各地体育设施行业协会也被动员起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约束。但是各地协会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甚至没有这类组织,使得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放羊”。
专家告诉记者,住建部当初在放开准入门槛时,应当设置一个过渡期,等各地组织建立起来,形成行业自律后,再放开准入制度。现在问题这么严重,恢复门槛不一定是坏事。
目前包括上海、成都、江苏在内的多个省市,都出台了更为严格的跑道建设标准,其中上海的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在这份《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中,规定了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检测报告。对送检、测样要求不仅对“有害物质含量”的相关指标要求,还提出了“有害物质释放速率”的标准。文件提出必须“见证取样”,原料及竣工后塑胶面层取样,须有第三方见证。这为中国尚缺乏强制性的塑胶跑道国家标准带了一个好头。
原标题:“毒跑道”拉黑全行业 企业联手请求恢复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