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制造垃圾和人的生存习性是分不开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 产生的各种垃圾层出不穷,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如何合理进行垃圾处理,缓解垃圾围城的窘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传统意义上,我们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式大致分为填埋、焚烧、回收和堆肥四种。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奇思妙想,又新奇有趣,又能解决固废处理问题呢?小编带你一起去看垃圾的72变!
地球垃圾的星战前传
地球如此拥挤,垃圾又越来越多,放眼一下浩瀚宇宙可好?前些日子,发现引力波的事件霸屏了。现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中提到,两个应该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又能利用引力波捕捉“逃逸黑洞”了。黑洞从主星系中被踢出时,两个旋转的超大质量黑洞会发生强烈碰撞,合并黑洞的残骸将以每秒5000千米的速度从主星系完整地弹至星际空间。对此,美国NASA要发言了,既然黑洞内部是中空的,且不允许内部物质外流,这绝对是个非常理想的“垃圾桶”啊,干脆借着黑洞碰撞的机会,把垃圾送过去,索性吸到未知星际世界去岂不快哉?于是,美国政府行动了。他们将海洋垃圾脱水、消毒、粉碎,压缩成球状,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小小的助推器,用宇宙飞船把球状垃圾运送到黑洞附近。这样一来,球状垃圾就能利用黑洞的巨大引力和助推器的动力运动到黑洞内部,被永久地储存起来。
“垃圾钞票”你敢花吗?
二战以后,布雷顿森立体系令美元与黄金并驾齐驱。一摞摞的美钞很诱人啊,但是一堆堆的垃圾有没有让你觉得有同样的吸引力呢?或许你不信,印制美元的原料居然是垃圾废弃物。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克兰造纸公司中标提供美钞用纸后,就一直把控着供应美钞用纸的合同。而这家公司的另一项重要业务,就是垃圾回收。他们利用来自纺织成衣行业的织物碎片、纤维丝团和家庭丢弃的棉织物、旧衣服做造纸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纸型光洁,厚薄均匀,坚固耐磨,而且价格低廉。利用废弃织物纤维制造纸钞,不仅大大节省了木材,还有效地降低了制钞成本,真正实现了低消耗。而今,除了用于印制美钞之外,就连挑剔的华尔街证券公司,也正式要求克兰公司为他们提供全球通用的证券纸型了。
垃圾的海底龙宫
在马尔代夫,这个国土面积仅为298平方公里的旅游胜地除了要消纳本国生存发展产生的各种垃圾外,每年来此游玩的游客产生的垃圾更加重了就地填埋的困扰。怎么办?路上不行了,那我们就将填埋地点转向面积更为广阔的水下世界吧。于是,马尔代夫政府投资在水下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塔形建筑物,将搜集到的各类垃圾投入其中。经过塔顶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高温烘烤的干燥脱水,照射紫外线的消毒杀菌后,将其放入塔中。等到垃圾的重量到达了一定的预设值,再将它们集中压缩,放在塔底储存起来。就这样,垃圾的海底龙宫建成了。
在这座塔的建成之初,为了使其不因海底的巨大压力下沉,塔内充满了海水。当垃圾进入塔内后,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来排出或吸进海水,以保持塔内外压力的一致。据马尔代夫官方发言人表示,他们将在未来能源危机时合理利用这些垃圾,并不会将它们永久性地存放在海底。
垃圾能变回石油吗?
最近,素有“石油之国”美誉的沙特阿拉伯攻克了一项新的技术难题——将海洋垃圾中的塑料垃圾转化为石油。垃圾变石油?是天方夜谭还是痴人说梦?总所周知,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人们通过提取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合适的大分子物质,将其裂解成能够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物质,最终再聚合成塑料这种高分子化合物。但是,如果将以上过程逆转,塑料真能变回石油吗?基于这种猜想,沙特阿拉伯的科学家们拼了,他们把经过干燥、粉碎后的塑料垃圾加热到400℃以上,使之气化,再将气体通入特质的冷却装置中冷却,就可以重新获得石油了。
小垃圾变大渔场
当垃圾搭配上渔场,感觉棒棒哒!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在北海道附近海域交汇,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而现在这座由粉碎垃圾编织成细网围建的海洋深处鱼虾饲养场,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比北海道渔场场地更大、养殖范围更广的饲养场所。根据鱼虾的不同生活习性,饲养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内有两到三个直径为100米的网状球体,外表面能够吸住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为渔网的新建、修补积累材料;网眼要比围栏的网眼大得多,便于小鱼小虾的自由进出,维护饲养场的生态平衡;球体还可以在海洋中上下浮动,等到鱼虾长大后方便渔民捕捞。
会讲笑话的垃圾桶
荷兰是闻名世界的“花园之国”,然而在某市却一度出现“垃圾围困鲜花丛”的窘境。尽管当地政府对乱扔垃圾者实以重罚,仍然不能制止乱抛垃圾现象。于是,一位年轻技术员毛遂自荐设计制作了一种电动垃圾桶,装有感应装置。每当有垃圾丢进桶里,感应器就会启动录音机,播出已经录制好的笑话故事。这一“幽默垃圾桶”的问世吸引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兴趣,大家主动往垃圾桶倒垃圾以图听到幽默故事,久而久之,乱抛乱扔的坏习惯竟然消失了。
垃圾海岛浪漫之旅
海域面积排名全球第六的澳大利亚充满奇思妙想,利用海洋垃圾建立了一座岛屿,开发成为新的旅游项目——海岛旅游,对外宣称可以满足全国四十分之一的人口——约60万人口的日常生活所需。澳大利亚科学家从搜集起来的约6万吨塑料垃圾中分离出了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后,将塑料垃圾制成一个个中空的块状物体,并在物体表面包裹了一层特殊的薄膜,使之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又不会对环境进行二次污染。将这些块状物体排列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浮动平台”,再将水泥、沙土覆盖在其表面就建成了一座岛屿。然后,建造房屋、开辟农田、修建马路、养殖鱼虾,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人们就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地生活在这里了。放暑假了,让我们一起去垃圾做的岛屿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好?
原标题:【脑洞】奇思妙想的固废处理大法 看垃圾如何72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