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需求的模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浙江省宁波市开展了历时4年的合作,全力打造宁波市国家级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与管理示范区,为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与管理精准服务地方需求提供了良好示范。
设立示范区的背景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市下辖六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三市(余姚、慈溪、奉化)、二县(宁海、象山),国土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较高,2012 年城镇化程度已达 69.4%。目前,已经形成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沿路工业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和石化、造纸、汽车、钢铁、电子信息、服装纺织、机械装备、家电等八大制造业基地。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市政府部门亟需通过开展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有效掌握宁波市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变趋势,实时提出防控措施,切实提升宁波市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与地质环境相关的国土修复整治工作部署的系统性,从而达到统筹规划宁波市国土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不同区域国土开发模式、构建国土整治与防灾减灾管控体系等目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紧密围绕宁波城镇化发展新形势,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导向,聚焦宁波市提出的建立区域差异化管理机制、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大地下水环境监测与防治力度、加强地质环境资源调查、构建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的实际需求,并据此编制了《宁波市国家级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与管理示范区建设规划(2014~2020)》。根据规划明确的“一模多网一平台”的示范区建设思路,部署完成了9项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
在示范区开展了哪些工作
通过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示范区全域达到1:10万调查精度,重点城镇区、农业区和海岸带达到1:5万、1:1万调查精度;重点监测和管理区的地下水、地面沉降、突发性地质灾害等监测精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价机制;搭建了宁波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实现了与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在环境监测院的指导下,由宁波市出资建设了集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地面沉降科研、国土部门对外宣传和展示、宁波市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地面沉降监测中心。
通过4年的摸索和实践,环境监测院与宁波市开启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的中央和地方地质调查合作的新模式,探索了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工作服务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新途径,同时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符合地方需求的“分区监测与管理”新思路。
按照“分区监测与管理”的思路,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及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地下水淡水资源分布、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富硒土壤分布、地质遗迹保护、重点城镇发展、海岸带开发等因素,将宁波市划分出22个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重点区。根据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分区,宁波市目前正逐步形成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组织部署各类专项监测与管理工作的格局。
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宁波市国家级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与管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院针对宁波市规划建设的6条轨道交通线,开展了城市地下地质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议及防治措施。
基于宁波市1:25万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圈定了宁波市富硒土壤范围,相关成果已列入宁波农业发展规划。
在示范区部署了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庵东镇打出日出水量逾500吨/日的地热井,并编制了《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示范区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不仅填补了宁波市海岸带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而且查明9处地下淡水体和1处地下水库建设前景区,圈定了应急水源地建设靶区。
此外,还显著提高了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精度,2012~2014年底共完成全域448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区1:5万精度地质灾害详查,编制完成了覆盖宁波市83个乡(镇)、街道的1:1万精度的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编图,建立并完善了通达各灾害点所在乡镇、村的群测群防网络。
以地面沉降为主的1:5万精度和1:1万精度环境地质调查,由主城区扩大到鄞州东部新城、海岸带重点建设地区,在重点城市区建成针对工程性地面沉降的监测网络达180平方公里,地面沉降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原标题:地质环境如何监测与管理 看看宁波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