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广东省广州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第五个年头。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广州经验”。我们本期将介绍垃圾分类的“广州经验”。
经验一,教育领先。2012年开始,广州市开展了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等一系列活动,让市民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经验二,法律法规保障分类顺利进行。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体系在逐步健全完善当中。
经验三,源头控制,要求净菜上市和执行限塑令。广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推进净菜上市普及度,让食材中不可食部分避免流入市场,经清理后直接送生化处理厂,减轻市民分类负担。而制定更严格的限塑令,也有利于垃圾减量。
经验四,推进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民在家中做好前端分类,然后在规定时间里自行拿到垃圾分类点投放,是目前广州市正在普遍推行的垃圾前端处理模式。
经验五,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多渠道补贴参与分类企业和环卫工人。广州市建立了新的收运体系,改混合收运为分类收运。由政府出资购置餐厨垃圾专运车和有害垃圾专运车,优化分类收运线路,升级改造压缩站,对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实行分类收运。
经验六,广州市在部分城区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工作对接,由供销合作社企业进行市场化收购,利用城市管理收运系统运输低值可回收物,费用由回收企业与政府共担。
经验七,利用互联网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手机APP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互联网平台精准监控垃圾分类全过程。
经验八,集中上马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资源热力电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以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预计到2017年,具备每天2.42万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原标题:垃圾分类“广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