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内容如下: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而走入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经理人员面对新兴行业,无论是市场运作,还是检测标准、检测流程,行业的职业特点,以及治理产品或施工方法都要从头开始。而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

首页 > 环境检测 > 其他检测 > 市场 > 正文

2016-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2016-08-26 11:22 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6-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内容如下:

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而走入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经理人员面对新兴行业,无论是市场运作,还是检测标准、检测流程,行业的职业特点,以及治理产品或施工方法都要从头开始。而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 环境检测的介质对象大致可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检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放射性检测、热检测、光检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检测等。

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的发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监测和专用优化系统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以钢铁行业为例,该行业正进入以结构调整、产业优化、装备升级、品种精细为重点的发展期,对仪表、自动控制等相关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09年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

目前,随着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钢铁企业日益重视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制,以及生产信息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使得过程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为了满足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钢铁企业在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其他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也面临着迫切的产业升级需求,这将带动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的市场进一步发展。

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亿元上升为2015年的227.74亿元。近几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5-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1月份以来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PM2.5连续四次爆表,似乎让华北居民特别是北京居民回到了曾经的“雾都”伦敦。这次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三十年之后,已经为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次事件之后,前瞻认为中央乃至全国各个地区都将加大环保建设的投入,这必将有利于环保行业的发展,环保监测仪器行业也必然在这轮建设中受益。

“十二五”期间,我国冶金、石化、电力、生物制药、造纸等行业均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些行业都属“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控制的对象,行业中企业将成为污染物排放重点监控企业。因此,为了满足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这些行业对在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一、环境监测细分市场分析

2013-2015年细分市场规模及增速

从环境监测的主题来看,环境监测产业分为环境治理监测(主要为大气和水)、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土壤、噪声、辐射、应急等)三个部分,其中,环境治理监测主要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而污染源监测则由主要排污企业的监控构成。目前,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体系建设相对成熟。目前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各省、地、市以及乡镇的监控体系,市场较为稳定。而污染源监测无论是覆盖面还是检测深度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增量空间巨大。具体来看,目前污染源监测产业分份额最高,其次是环境质量监测产业。

二、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供求分析

1、需求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区域市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国内市场共计分析:供给规模

2014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量49.95万台,比2013年同比增长81.6%。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0至2013年,其产量一直处于小幅下降趋势。2014年一反常态,其产量出现正向增长,并且一路高升至49.95万台,同比增幅达81.6%。或许是受2014年政策或市场行情的变化,2014年的产量才出现这种较为明显的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标题:2016-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深度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