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化正逐渐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作业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信息的要素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将环境大数据建设提升到国家层面上,对整个智慧环卫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第一届

首页 > 固废处理 > 环卫 > 智慧环卫 > 人物 > 正文

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曹曼:环境大数据助力智慧环卫快速发展

2016-12-02 10:55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化正逐渐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作业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信息的要素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将环境大数据建设提升到国家层面上,对整个智慧环卫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第一届中国智慧环卫高峰论坛上,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主任曹曼先生与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就环境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主任曹曼(左)与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合影

一、环境大数据引领环保行业走进新时代

目前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重视越来越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环境大数据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新元素,新元素的产生必然会对旧模式产生影响,环境大数据对于环保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环境执法。目前环保行业存在着一些顽疾,例如排放不达标、监管不到位,通过环境数据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环境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执法手段。二环保行业发展。目前的环保一直是被动治理,真正的环保是主动治理。想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之间信息互通是必要的,环境大数据将打通产业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各产业间的信息互通有无,实现循环发展。环境大数据为整个环保产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互联网为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公众舆论借助互联网将对企业排污形成巨大压力,督促其有效治污,也将推动环境改善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环保行业领域将迎来一个环境大数据时代。

二、环境大数据权属对智慧环卫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大数据成了今年的热词,不同人对数据的认识角度有别, 观点也不同,曹曼在个人博客上提到关于环境大数据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点:“数据是无形资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数据的所有权归企业、公共设施的数据所有权归国家、企业拥有运营和开发权,但目前普遍缺少数据的安全及价值界定办法。环境大数据具有公共属性,产业数据又是变化的,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关注环境大数据,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界定不清的话,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环境大数据已成为环卫产业互联网化和数据共享的瓶颈。”

依据物权法规定,数据作为资源,其所有权归属于拥有产生数据的物质的所有者。即物质属于谁的,物质上产生的数据也属于谁的,包括初始数据和过程数据。环境大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开,有利于数据权属的界定。尽快开展环境大数据权属理论研究和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对智慧环卫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促进环境大数据建设

2016年3月份环保部正式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引用了国家主要领导人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陈吉宁部长要求,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知,生态环境大数据是未来环保工作的抓手。

《方案》中的内容主要是对未来五年的,可看作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第一个阶段,首先满足政府执法和便民服务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公众和企业三方努力,分别负责执法、监督和治理,缺一不可。《方案》的印发,对于整个行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文件,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规范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指导性作用,促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更好更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环卫产业 环境大数据助力环卫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卫产业发展迅速,环卫产业是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卫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标志是效益的增加(简称为增效),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利用的主要手段是产业的互联网化,物联网的发展,使全过程无缝对接和管控成为可能。

我国环卫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良好,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大数据的逐渐成熟,对智慧环卫全过程管控将成为现实,全国环卫统一管理和环卫产业统一物平台管控指日可待。以数据流为抓手,以网络平台为工具,以全产业链管控为手段,将资源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实现生产增效、多方共赢、持续发展。届时环境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以及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均可得以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