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下萍乡市芦溪县南坑人工湿地污水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技术 > 正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案例:萍乡市芦溪县南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2016-12-14 15:52 来源: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下萍乡市芦溪县南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时间:2009年7月

工程工艺:氧化塘+水平潜流+垂直潜流

污水类型: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

处理能力:5000m³/d

占地面积:9000㎡

达标要求: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目前状况:正常运行,出水部分满足地表III类要求

现场照片:

处于生长恢复期的植物系统

下行垂直流湿地系统

延伸阅读:

【干货】简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方法

正常运行期的南坑人工湿地(污水在填料以下运行)

南坑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

湿地进水口及配水渠

延伸阅读:

【干货】简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方法

湿地进水及出水效果类比

结语:

南坑人工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第一个高负荷人工湿地,由于此前该区域没有相关借鉴的工程案例,因此,作为一个尝试,设计与施工相对比较保守,其水力负荷约0.5左右,停留时间52h。

工程配置了22个湿地植物品种,筛选出了约12种在此区域包括湖南、江西地域生长表现非常的湿地植物品种,这些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发育期长,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在有霜的条件下,常绿甚至半常绿。为此区域人工湿地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延伸阅读:

【干货】简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方法

原标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案例(五)——萍乡市芦溪县南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