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水办)了解到,今年5月该办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编制的《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运行规范〉(征求意见稿)》即将迎来专家评审,意味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苏州经验再次引起关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生态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报道 > 正文

苏州3000余村庄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2016-12-16 09:45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陈雨薇

记者从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水办)了解到,今年5月该办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编制的《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运行规范〉(征求意见稿)》即将迎来专家评审,意味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苏州经验”再次引起关注。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环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提升苏州水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要尽快突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这个瓶颈,助推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州市农水办主任、水利局局长王国荣介绍,苏州自去年初就启动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投入百亿元为全市5000个重点村、特色村的30万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接管”。

“一龙治水”攻克水环境“瓶颈”

记者在苏州农水办指挥室的墙上看到,八张彩色年度任务分布图格外醒目。苏州市农水办副主任、水利局副调研员贡瑞金清楚记得,2014年底,苏州召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动员大会,成立由一把手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水利、农办、住建、规划、环保、农委、水务集团7部门联手抽调出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九龙管水’一直是困扰农村污水治理的难题,实践证明这样‘一龙治水’的顶层设计,对破解管理责任不清、重复规划等问题非常有效。”

不久前,张家港农水办在项目实施中遇到难题,由于项目规划的污水管线穿越S19通锡高速,涉及的路政项目审批所需安评报告制作周期较长且费用高。张家港农水办立即联系领导小组,解决了问题。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治理模式简化了实施程序,项目周期也得以缩短。贡瑞金介绍,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完成1000个自然村、10万农户的治理任务。2015年,苏州共完成153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约11万户。今年已完成了152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到月底数量还将有所增加,预计又有望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农村污水治理关键看质量”

走进位于吴中区金庭柯家村口的农家乐,老板娘凌春燕热情地打开院子地上一个井盖,油腻腻的餐厨生活污水正在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后会经过新修的管网直接流入不远处的人工湿地进行再处理。“以前村上家家户户的污水都是直接排到小河沟,弄得又黑又臭,如今全部接管处理,村里的小河道清澈了不少。”

在苏州,像凌春燕这样对村里生活污水处理发生的新变化赞不绝口的越来越多。“作为涉及到千家万户‘地下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关键看质量,这样老百姓才会有好的使用体验。”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尹培强介绍,因地制宜是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特色经验之一,根据“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原则,苏州在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方式,不能接管进厂处理的村庄则根据村庄形态和规模,分类选用相对集中、村组处理和分户处理3种分散处理模式。

为了将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除了即将评审的“三规范”,苏州先后出台《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方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等文件。农水办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规范验收移交程序的通知》,要求每周定期对各地开展情况实施督查,建立定向通报制度。

模式创新让治理走向常态化

走进相城区阳澄湖镇澄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监控室,只见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滚动更新。通过这套自动化系统,区内已建成各泵站处理污水的实时指标数据一目了然,一旦哪里超标,字体颜色就会变为红色提示异常。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信息化手段成为苏州实现长效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现场管理直接推进到了远程移动管理阶段。此外,苏州各地纷纷创新思路,探索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运维模式,吴江区建立了以各乡镇为建设实施主体,市政公用集团统一运维的模式;吴中区、太仓市、昆山市确立了由水务集团统一运营的模式,提高了设施的运行维护水平;昆山市、吴中区等地为了使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发挥最大效益,对2015年前完成的独立处理设施进行“回头看”工作,对各镇的设施进行详细调查,并逐一制定了改造方案,分批进行改造。

王国荣说,明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下一步,苏州将要突出整村连片治理,确保治理区域的村庄全面受益,做到治理一片,水环境改善一片。到2017年底,实现特色村、重点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沿太湖、环阳澄湖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村庄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陈雨薇

延伸阅读;

农村污水处理思考 三分建谁来建?七分管谁来管?

原标题:农村大治污,为全面小康补短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