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编推送了三篇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文章,是具体说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和工程实例的,今天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关于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与保障机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俊新主任怎么说~
概述
全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农村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污水治理受到重视。
我国污水处理状况与发展
2015年末,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91.90%,县城污水处理率85.22%,11.4%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巨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技术模式1--分户原位处理:
单户/联户污水原地处理,通常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生态处理等形式。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技术模式2--村落集中就近处理:
通过管网收集村落内住户污水,并集中到村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通常根据污水处理要求采用生物与生态组合工艺等形式。
技术模式3—纳管区域集中处理:
主要是城镇近郊区的村庄,通过管网将污水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类型众多,质量良莠不齐。
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低。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 如何选择适宜的技术和保障质量?
② 如何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③ 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
科学规划、高效组织、有效监管;明确的责任主体;相应的保障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保障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保障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污水治理的特征:
污水类型复杂,区域差异大;
排放比较分散,个体水量较小,专业化管理需要适当的规模化。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法规与标准不配套;
保障机制不健全。
国外农村污水如何处理和管理?
美国
法规体系:
联邦政府:《清洁水法案》、《安全饮用水法案》、《水质量法案》
EPA:《分散处理系统手册》、《分散处理系统管理指南》
州和民族地区立法
财政补助制度:
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房屋和城市发展部、各州政府项目资助;
州清洁水滚动基金。
技术系统: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组织结构:
运营模式:
联邦环保局《分散处理系统管理指南》
德国
法规与标准体系: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水法”,与欧洲大致相似,主要是消减负荷、保护环境。
针对不同的排放要求和设施的规模,设定处理目标。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特点:
装备化,制作成可现场安装或组合的装备;
标准化,颁布了相应的欧洲或德国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规范化,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严格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
日本
相关法律与责任管理体系: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日本农村污水治理
日本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修、保养与监管--《净化槽法》有关规定:
维护检修:每年两次定期性的设备检修、水质监测和消毒药剂的补充以及害虫的驱除等。
清扫:每年至少1次(全曝气2次)清理污泥并处置。
水质检查:建成后3~8个月检查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日本家庭污水处理的财政补助制度:
1987年 “合并净化槽设置整备事业”补助制度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日本的运营、服务与管理体系:
马来西亚
农村污染治理立法与实施方面:
构建了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水资源委员会和供水委员会为主体组成的体制政策框架;
由私人开发商、联邦政府污水服务部、农业发展部和系统运行部门为主体组成的机构执行框架;
建立了有政府、特许权所有人、开发商共同出资的筹资机制及金融框架。
农村污染治理技术方面:
实行管控标准化,对制造商、咨询机构、承包商、运营商进行全面管理,颁布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国外的经验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指导体系。
2、因地制宜地优选适合本国的技术系统,并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了认证与评估体系。
3、在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方面,通过专业机构提供运行、维护,有利于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便于实施监管。
4、在不同形式和程度上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财政补贴或银行贷款,同时,扩大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农村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为实现农村污水的有效治理,需要:
健全农村污染治理的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和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因地制宜优选技术的科学决策与质量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长效运营与有效监督机制;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乡村污水治理体系,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但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瓶颈及对策
原标题:农村污水处理面临“十面霾伏”,保障机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