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环保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很多企业瞄准了环保这块蛋糕并纷纷进入环保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超过22家非环保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资、资产注入的方式相继涌入环保领域。其中,既有葛洲坝、中国石化、招商局等央企巨鳄,也有众多钢铁、电气、机械等传统行业公司切入环保行

首页 > 环境修复 > 综合 > 企业 > 正文

2016跨界环保成风潮 众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环保巨轮

2016-12-30 10:58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环保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很多企业瞄准了环保这块蛋糕并纷纷进入环保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超过22家非环保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资、资产注入的方式相继涌入环保领域。其中,既有葛洲坝、中国石化、招商局等央企“巨鳄”,也有众多钢铁、电气、机械等传统行业公司切入环保行业转换跑道。原本与环保毫不相干的企业,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环保市场呢?

环保市场有钱赚

2016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中国环保事业飞速发展的一年。随着相关生态环保规划等政策的出台,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修复等环保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市场空间规模达17万亿元,而“十二五”期间则仅有4.5万亿。巨大的市场份额对企业来说无疑带来了强烈的吸引。因此,受利益的驱使,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环保市场。这其中就包括不少“中字头”的大型企业。

央企国企忙跨界

大型央企、国企具有体量大、起点高等特点。他们凭借自身的低成本资金优势、良好的政府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借助PPP项目的大潮快速进入流域治理、市政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

以葛洲坝为例,公司去年4月收购凯丹水务,进入污水处理和工业供水领域,随后在水处理、固废、可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开启一路并购。公司成立了水务运营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收购凯丹水务剩余25%的股权,收购湖南海川达公司旗下7个污水处理厂。再生资源方面,公司与兴业钢铁合资设立葛洲坝兴业再生资源,持股65%,持续完善全国区域布局。

今年7月,中国化学发布公告称,拟联合中国化工按照75%和25%的持股比例投资设立中化工程集团环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首期出资为1亿元。中化环保将主营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固废治理以及节能减排项目工程。

2016年以来,大型企业设立环保板块、成立环保公司渐成风潮。中交建旗下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招商局成立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央企、国企的的进入,能够推动环保类PPP项目的迅速落地,扩大整个环保产业的投资,弥补政府对于环保投资的不足。

首先,大型央企、国企将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容量。正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低成本资金优势,能够推动环保类PPP项目的迅速落地,扩大整个环保产业的投资,弥补政府对于环保投资的不足。

其次,大型央企、国企在短时间内的跨界进入导致其在技术储备、系统集成、装备制造、项目实施经验上存在短板。而中小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上都具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并且拥有良好的系统集成及装备制造能力,拥有丰富的环保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因此,大型央企、国企和专业性环保公司具有强烈的互补需求,而非单纯的对立与竞争关系。

此外,大型国企、央企的进入会改变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促成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合作会增强中小专业性环保公司在各细分领域的竞争性,另一方面会有助于加速一些没有竞争优势、实力比较弱、主要靠“跑关系”的环保企业退出市场。从这两方面考量,大型央企、国企除凭借资金实力快速进入环保产业,从而带来巨大的市场容量外,还会加速环保产业的优胜劣汰,一定程度改变产业的竞争格局。

延伸阅读:

2016年忙跨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去做环卫了?

中小企业夹缝中生存

然而,大型国企央企进军环保产业,对中小型环保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市场冲击。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在采访时曾表示,长远来看,这些大企业进来后将加剧整个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加速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一些小企业本身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缺乏某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同质化的竞争,小企业的困境就很难改变。

那么中小型企业面对大型央企、国企的涌入,应该如何在这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认为,技术决定前途。中小环保企业应在某一领域深耕精耕,寻求创新,做到独具特色,拒绝流水线式的生产。掌握了“绝招”,再不断地优化技术减少成本,就能在竞争中求生存。

事实上,中小环保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用老百姓熟知的话来描述就是“创绝招”“傍大款”“抱团取暖”,或走上“一招鲜吃遍天”的路,或被收购、搞合作,依靠绝招走共同富裕的路。因此,中小环保企业必须要创新,必须有绝招,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同时,面对国企的跨界进入,中小环保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加强与国企之间的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融入环保产业新的生态圈。

上市公司跨界抢食

2016年,进入环保行业的新兵数不胜数,其中也包括一些跨界前来抢食的上市公司。盈峰环境、中再资环便是典型代表。

盈峰环境原名是上风高科,主业为漆包线销售业务。在主业不济的情况下,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为高端装备制造及综合环境服务商。而这一事件的背后推手竟是美的集团少东家何剑锋,他的推动为其转型环保产业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间。

而且盈峰环境图谋不小,未来业务规划涵盖了水、气、固废的监测及治理。实现的方式则是大举并购,设立了30亿元的盈峰环保并购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该公司环境监测及治理业务占比已由2015年底的16%升至36%。

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资环)原名是秦岭水泥,主业为水泥制造,由于连年亏损几度面临退市。为此,在2014年通过重组,将原有水泥业务剥离,主营业务转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与拆解处理。从一度濒临退市,到摇身变为再生资源龙头,中再资环的成功转型依赖于势头大好的环保产业。

除了盈峰环境、中再资环,像东方园林、普邦园林、首创股份、中电环保等上市企业,均纷纷加大在环保领域的布局,不再拘泥于某一细分领域。

此外,环保的并购步伐不仅止步于国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环保走出去的道路更加畅通,也变得更加急迫,布局走出去战略,俨然成为很多国内环保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仅2016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总额达128亿元,是2015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2016年3月,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14.38亿欧元正式完成对EEW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该笔交易,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并购项目。显然,通过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较好的环保技术或运营企业的并购,从而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除了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环保企业的并购外,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环保企业加快对国际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展,成为“走出去”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国内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走出去对于很多环保企业而言或许是新的选择。

2016年是环保行业风生水起的一年,一系列环保政策频频出台,一批批非环保企业涌入环保市场。这些都将给中国的环保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催生新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将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小编相信,随着中国环保市场体量的的日益增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环保市场,中国的环保事业或许会也因他们的到来迎来新的高峰!

延伸阅读:

2016年忙跨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去做环卫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