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潮南区有13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将近900吨,生活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在2014年底,潮南区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新春走基层》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潮南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地处大南山腹地,眼前这条崎岖且陡坡不断的山路是进入项目工地的唯一道路,在我们的采访车前面,一辆货车因为斜坡太陡而被迫停在了半坡上。负责项目的韩工程师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单是为了修建这条进山的道路,他们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项目经理 工程师 韩晓强:
第一难在地势 地势特别陡
再加上雨季 雨水特别多
最终我们定的方案
论证好以后
利用我们山上工地里的石方和土方
花了将近四十万方
才平整出这么一条道路
经过约20分钟颠簸,我们来到位于深山中的建设工地。这处工地占地面积300亩,总资额超过六亿元。

这里正在修建一个容量有三万多立方米的垃圾池,当中有一个垃圾原料的中间储存器,所有进入焚烧炉的垃圾都必须先在这个垃圾池里待上三天,经过发酵和固液分离,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垃圾池的容积相当于1000条集装箱货柜,这是发电厂建筑项目中最主要的工程,占了整个建筑工程量的20%,光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浇筑垃圾池底部这道工序,就需要两台大型泵车同时作业。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天气、温度的影响,垃圾池底部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成,这对施工队伍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施工项目经理 工程师 江东:
难在垃圾池(底部)混凝土是大体积混凝土
有三千方(立方米)左右
为了防止出现裂纹
(必须)连续浇筑 中途不能停
我们的人员分两班
每一班要干十八个小时
来自重庆的扎丝师傅黄道生是已经有10年经验的熟练工,他绑扎的钢筋数不胜数,手上已经满是老茧,在瑟瑟寒风中,为了把铁丝拧得更紧一些,他的手指总会被冰冷铁丝割破,不得不再缠上一圈又一圈的胶布。

发电厂的建造本身就困难重重,而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更是让施工队伍头疼。在土层之下,满是成片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土石比例高达50%,石头量比常规土地多了一倍。为了打下坚实的桩基,施工队伍必须将大石逐一清理干净,而清理大石,没有巧办法,只有笨办法。
施工项目经理 工程师 江东:
为了破这些石头
就增加了大量的破石头的机械
包括挖掘机 然后增加人力
人力增加过后还要延长工作时间
把它破除成稍微能够用汽车运输的
小块一点的石头
然后再装车把它运出去
节日期间,180名作业管理人员和9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日夜赶工,加快推进主厂区场地平整,垃圾坑等工程的施工进度,目前已完成项目总建筑工程量的10%。项目建成后,每天将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并转为电能,实现污染“零排放”,有效解决全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记者手记: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今天,这样的生态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工人在为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守护我们心中的“蓝天梦”而努力工作。他们的坚守将换来一座座变废为宝的梦工厂。今后,当我们抬头欣赏蓝天时,请不要忘记,是这些无名的筑梦者,不惜双手沾满泥污,才为我们守住了自然家园。”
原标题:走进大南山深处|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