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潮南区有13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将近900吨,生活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在2014年底,潮南区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新春走基层》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潮南区垃圾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评论 > 正文

走进大南山深处|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7-02-04 10:42 来源:汕头新闻 作者: 粼粼

我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潮南区有13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将近900吨,生活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在2014年底,潮南区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新春走基层》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潮南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地处大南山腹地,眼前这条崎岖且陡坡不断的山路是进入项目工地的唯一道路,在我们的采访车前面,一辆货车因为斜坡太陡而被迫停在了半坡上。负责项目的韩工程师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单是为了修建这条进山的道路,他们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项目经理 工程师 韩晓强:

第一难在地势 地势特别陡

再加上雨季 雨水特别多

最终我们定的方案

论证好以后

利用我们山上工地里的石方和土方

花了将近四十万方

才平整出这么一条道路

经过约20分钟颠簸,我们来到位于深山中的建设工地。这处工地占地面积300亩,总资额超过六亿元。


这里正在修建一个容量有三万多立方米的垃圾池,当中有一个垃圾原料的中间储存器,所有进入焚烧炉的垃圾都必须先在这个垃圾池里待上三天,经过发酵和固液分离,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垃圾池的容积相当于1000条集装箱货柜,这是发电厂建筑项目中最主要的工程,占了整个建筑工程量的20%,光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浇筑垃圾池底部这道工序,就需要两台大型泵车同时作业。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天气、温度的影响,垃圾池底部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成,这对施工队伍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施工项目经理 工程师 江东:

难在垃圾池(底部)混凝土是大体积混凝土

有三千方(立方米)左右

为了防止出现裂纹

(必须)连续浇筑 中途不能停

我们的人员分两班

每一班要干十八个小时

来自重庆的扎丝师傅黄道生是已经有10年经验的熟练工,他绑扎的钢筋数不胜数,手上已经满是老茧,在瑟瑟寒风中,为了把铁丝拧得更紧一些,他的手指总会被冰冷铁丝割破,不得不再缠上一圈又一圈的胶布。


发电厂的建造本身就困难重重,而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更是让施工队伍头疼。在土层之下,满是成片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土石比例高达50%,石头量比常规土地多了一倍。为了打下坚实的桩基,施工队伍必须将大石逐一清理干净,而清理大石,没有巧办法,只有笨办法。

施工项目经理 工程师 江东:

为了破这些石头

就增加了大量的破石头的机械

包括挖掘机 然后增加人力

人力增加过后还要延长工作时间

把它破除成稍微能够用汽车运输的

小块一点的石头

然后再装车把它运出去

节日期间,180名作业管理人员和9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日夜赶工,加快推进主厂区场地平整,垃圾坑等工程的施工进度,目前已完成项目总建筑工程量的10%。项目建成后,每天将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并转为电能,实现污染“零排放”,有效解决全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记者手记: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今天,这样的生态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工人在为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守护我们心中的“蓝天梦”而努力工作。他们的坚守将换来一座座变废为宝的梦工厂。今后,当我们抬头欣赏蓝天时,请不要忘记,是这些无名的筑梦者,不惜双手沾满泥污,才为我们守住了自然家园。”

原标题:走进大南山深处|探访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