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点位环境质量正常,周边企业排放达到标准”“近期区域内环境质量稳定,适合运动与出行”“某某餐饮企业周边空气质量出现异常,建议进行整改”……
近期,在贵阳市首个生态环境大数据试点项目点——乌当区网格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不时收到一条条这样的信息。
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贵阳市积极探索的一项工作。作为贵阳市首个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乌当区试点采用“网格化布点+多元数据融合+时空数据分析”模式,对全区域内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基础环境质量信息进行全面、连续、有效记录,在实现各类生态数据大融合的前提下,构建生态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这些手机信息,就是从乌当区的空气监测点实时上传数据形成的一张“网”上来的。网格化监测的实现,让每一个监测点都可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数据可迅速定位,然后结合大数据分析功能,利用数据库里关于乌当区所有餐厅、工厂、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追溯污染源头。最终,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将自动将指令发至责任区域的网格管理员手机上,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污染事件,使区域内环境恢复正常。
据介绍,乌当区网格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不但监测污染源周边的环境状况,还监测老百姓身边的环境状况。通过大范围的布点,形成高密度、全面的污染物实时数据,再经过大数据清洗、挖掘、分析,直接判断污染来源,追溯污染物扩散趋势,对污染源起到最大程度监管作用,为环境执法和决策提供直接依据。
根据规划,乌当区的试点项目计划布设监测点位266个,整体布设完成后,将覆盖乌当地区所有街道、企业、乡村,各个点位则主要监测温度、湿度、噪声、PM2.5等多项指标,形成点多面广、实时监控、污染溯源、防治一体的生态环保大数据应用体系。目前,123个监测点位已实现实时监测、在线传输、数据比对、网格化分析等功能,乌当区网格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已全面上线运行。
此外,监测点实时采集环境数据,传至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这些数据还可用于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城市管理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
在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看来,生态环保大数据更大的作用,是为普通群众带来切实的健康和便利。比如,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通过点多面广的实时监测数据,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疾控中心等权威机构关于环境和健康的相关数据模型,推出“环境健康指数”,用来量化定义环境与人体健康或人体感受的一个指数,为公众服务。
“生态环保方面的指标比较专业,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身边的环境和自己身体健康的关系。”试点项目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现在,通过乌当区的监测点,群众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身边的空气质量指数,判断当天是否适合出去散步,哪个公园空气质量最好等等。
贵阳不仅在乌当区试点,还不断在更多领域运用大数据,推进环境保护。当前,贵阳已经逐步完善和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布平台、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在线监控平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并拟整合现有平台,逐步建立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源、林业资源、湿地等数据库,推进环境数据的应用和交换,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公众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原标题:用大数据织密环境监测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