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黑臭河道整治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列入2016年整治计划的36条(40段)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在近日市环保局召开的世界环境日新闻通气会上,环保部门宣布,其中29段已经为非黑臭,整治效果初步显现。同样成效明显的还有大气环境治理。数据显示,去年,在最容易出现雾霾污染的第四季度,南京没有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南京治理大气和水环境的思考:治污要只争朝夕 更须久久为功

2017-06-07 14:12 来源: 南京网 

南京黑臭河道整治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列入2016年整治计划的36条(40段)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在近日市环保局召开的世界环境日新闻通气会上,环保部门宣布,其中29段已经为非黑臭,整治效果初步显现。

同样成效明显的还有大气环境治理。数据显示,去年,在最容易出现雾霾污染的第四季度,南京没有出现一天重度污染天。

怎样有效提升环境质量?这是许多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课题。污染非一日之弊,治理也非一日之功。无论是治水还是治气,都是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对难题,南京的答案是:难题并非“不治之症”,事在人为,为则不难。

近几年来,南京在环境污染整治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治污向纵深推进,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有目共睹。世界环境日之际,南京市民正享受着环境持续整治带来的成果,同时,整治过程也启示人们,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必需品”也是“易碎品”。污染整治,需要迎难而上、只争朝夕,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科学强力整治,南京黑臭河道在“变脸”

最近,月牙湖上一个新建的小湖心岛,惊艳了不少南京人,翠绿的草坪和栖息在小岛上的禽鸟让这片湖水更加生机盎然。这是东南护城河整治工程中的作品。通过整治,东南护城河面貌一新,碧波荡漾。

污染源“潜伏”水下、错综难辨;淤泥垃圾深藏水底,多年堆积;河道穿城而过,流域内企业住户众多——治理一条黑臭河道就需要突破重重难关,更遑论同时多条河道开工整治?

南京2016年确定的目标是:36条河道治理,一年完成。

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引流补水、景观提升……一条条黑臭河道有了综合治理方案。与此对应,细化到各道工序,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清单。

源头治理截断污水下河,彻底清淤清除多年“顽垢”,绿化修复补上生态“欠账”,在这些共性措施之外,针对每条黑臭河道,我市还运用了生物治污、渗透过滤等新技术。

“可以说,我们形成了黑臭河道治理的‘成套解决方案’。”黑臭河道整治项目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万事开头难,36条黑臭河整治是一场艰巨的探索,也成为南京河道“去黑臭”成功的开篇。今年,南京将黑臭河道整治计划扩大到109条,并首次在媒体上以责任清单的形式公布黑臭河道整治任务、地理位置、工程内容和时序进度以及责任人,接受全市人民监督。

承诺掷地有声,成效令人期待。

制度创新,推动环境治理向纵深推进

有效的制度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制度创新带来的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环境污染整治过程中,南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不断创新做法和完善制度,将治污向纵深推进。

如何实现治水责任全面落实?今年3月,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在全市河道、湖泊建立健全“河长制”,开展治理污水、防范洪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四位一体科学管理。一条河道,四级河长,保证了责任到人、到位。

水质量体现着生态环境整体品质,治水不单是着眼于水,更需要综合考量。去年12月,《南京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下发,明确了未来几年,产业绿色发展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等9大类62项重点工程,全面改善南京生态环境质量。

从治理水环境、大气环境到治理土壤环境。今年3月31日,市政府正式下发《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今年也就成了南京土壤污染防治的元年。至此,南京治气、治水、治土行动计划全部完善,水陆空立体治污体系全面建立。

直面薄弱环节,治污要打持久战

完成整治的36条河道中,29条“去黑臭”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仍有11条为轻度至重度黑臭。

“黑臭河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整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截污、清淤整治完成后,还需要常态化的管理。”市环保局专家介绍,河道水质检测是每600米设一处检测断面进行取样检测,取所有断面的平均值来出具河道水质报告,每个断面水质都不一样,而且不同时段也会出现不稳定。

良好生态是“易碎品”,水环境、大气环境都是如此。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42天,同比增加11天。但是,6月1日至3日,南京空气质量都为污染,其中3日达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近年来,南京开展了针对臭氧污染的专项治污行动,但收效并不明显。臭氧污染暴露了南京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最薄弱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难。为什么南京臭氧超标?这和南京化工企业集中、燃煤消耗量大密不可分,工业排放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是导致臭氧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治理臭氧污染,必须拿出比治霾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控制化工企业产量和数量,减少燃煤消耗。

“整治工程完工并不意味着河道从此告别黑臭,要从根本上提升水质,彻底截污、长效管理必不可少。”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南京正在开展的雨污分流工程将对河道黑臭起到治本作用。

当前,南京正在全面开展“263”专项行动,直面环境薄弱环节,向黑臭河道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开刀。治污正在成为一场持久战,推动着城市优美生态环境的常态化。

原标题:南京治理大气和水环境的思考:治污要只争朝夕,更须久久为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