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从“十三五”开始,要用三个五年计划左右的时间,来依次推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空气质量的达标。实际上,珠三角现在平均值已经达到国家标准,长三角需要用两个左右的五年计划时间,京津冀地区可能要用三个五年计划,在2025年之后,可能会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
在整个大气环境当中,污染物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既有地面各类生产生活人为排放,也有天然源的排放同时大尺度全球气候和中小尺度的局地气象也会影响它。简单归纳,就是我们讲的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这是我们这个领域科技工作者形成的共识。
大量的观测是非常关键的,对我们追踪污染物的来源非常重要。当前,中国科技工作者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掌握的观测手段同属一个水平,具体来讲,这些观测手段包括从天上的卫星到航测,到地面的高塔,再到地面移动、固定的观测手段。
2013年1月和2015年12月,都出现过多次重污染的变化情况。从小时变化到日变化来看,每次在污染重的时候,硝酸盐涨得非常快,水分的增长跟它有很好的匹配性,北京的冬季实际上比较干燥,但是每次重雾霾来的时候,相对湿度都非常高。
此前,中国气象局丁一汇院士团队特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污染情况,发现凡是在PM2.5高于500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所以湿度对于形成重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归纳了大量的数据,发现湿度和硫酸盐的转化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这个关系是不是一定就说明它是化学反应?
那还不一定,因为在伴随着重雾霾形成过程当中,天空的混合层高度会从一两千米降低到两三百米。如果在空气当中化学污染物量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空间压缩,这种物理性的积累也会造成浓度的增加。
原标题:贺克斌:京津冀治理雾霾至少需要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