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之年,为了大力解决城市水体污染和水源地保护等问题,很多地区被严格要求执行—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极大程度上的限制对水体污染物的排放,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地区水体仍然满不足不了要求,有些污水处理厂有时连一级A的标准也无法稳定达标。
01
提标口号居然如此轰轰烈烈
近些年,陆续出台北京地标、天津地标、巢湖流域、太湖地区地标等高排放标准,其它地区紧随,也都在陆续上马“准四类”或超净排放项目。即使某些地区没有这样的要求,他们对于环保的排放要求也会向着四类水标准去建设。
不满足高标要求的项目,将不颁发排污许可证,更有甚者执行关停、搬迁。一日之间投资千万,霎时间一场轰轰烈烈提标改造工程拉开帷幕。
投资5000多万的“准四类”提标改造工程 ▲
纵观这些项目,有些确实是出于考虑当地受纳水体环境容量或者敏感水体,必须要采用高排放限值。而有些地区的项目,看不出必要性,因为造成当地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当地市政污水厂的点源排放,而是巨大的面源污染贡献率和工业污染源排放、畜禽养殖业等。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排放标准已经非常高了,这样火急火燎天天喊着“类四类”、“准四类”提标升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上一些新设备?还是为了拉动钢筋混凝土?
02
“四类水”提标工程效果如何?
1、重金投资下的提标工程作用微乎其微
从现在的水污染的情况来看,提标是无奈之举。现在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都是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等地方。提高污水厂的排放标准,其实无非就是满足一部分人治理水体环境的一种自我安慰。
太湖水环境污染问题 ▲
从2007太湖蓝藻爆发开始,截止目前已有10年之久。由于早期过多重污染企业对太湖大肆破坏。近些年对太湖周围企业施行的关停与搬迁,让满目疮痍的太湖有所缓和,可是却很难再恢复成当年的太湖了。
延伸阅读:
污水厂提标改造——山芋“烫”而“有料”
现在通过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来提高太湖周围污水厂的排放标准,取得的效果是什么?无非就是在稀释太湖水里污染的浓度。太湖流量如此之大,岂是污水厂说稀释办到的吗?太湖底泥污染的严重性岂是提标改造能解决的吗?花这么多冤枉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2、错把提标当成“源头治污”
某些砖家把对现有污水站、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当成一种对源头污染物控制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非常无耻的认知。
目前我们的排放标准能达到一级A标准已经很好了,并且在一级A的建设上已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还有很多地区存在大量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真正的源头控制是在于——偷排的企业,无污水管网地区等等。如今的水环境问题根本不在于排放标准高不高,更多的是应该政府花费重金补贴,帮助企业、地区通过科技手段达到环保标准,这才是真正源头治污的好方法。
03
现实中的提标改造问题重重:
1、地方盲目跟风、一刀切
近一两年内,国内污水厂新实施的提标改造项目,标准越来越高,已经很少有项目提标到B18918-2002中的“一级A”了。污水厂运营人员还在为稳定达标一级A而烦恼发愁的时候,与此同时,现在很多项目直接朝着“准四类”、“类四类”标准的方向去建设。
有些地区确实因地域性质需要对重点流域进行保护,需要提高点源的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计成本,只为了所谓的形象工程,盲目跟风、一刀切。
2、不计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准四类”“ 类四类”高排放标准的出台,让国内设计和运行层面都是显得“猝不及防”,这两个领域国内都缺乏实践层面的支撑。为了应对“四类水”项目,国内各个设计院推出的技术路线差异性很大,各种工艺路线都有。有的项目,生化、物化、高级氧化、吸附、膜分离,基本上用全了各种水处理单元工艺。显然,这种高大上的配置,投资和运行费用自然不是和一级A一个数量级的。这些高配的工艺单元,实际上作用到水质层面,也仅仅是为了应对TP,TN,COD等指标的有限提升,但是投资及运行成本或许将提高一倍甚至不止,个别项目,运行成本比常规工艺或许提高2-3倍甚至以上。
3、缺乏高标要求的设计和运营经验
TP出水从0.5mg/L提升到0.1mg/L,按照美国的经验,药剂投加数量要提高数倍,且多点投加,工艺复杂,即便这样,不能保证出水的稳定性。美国在超高排放标准污水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延伸阅读:
污水厂提标改造——山芋“烫”而“有料”
这个角度,我们国家尚缺乏高标准项目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和长周期运行数据的支撑,在基础不足的情况下,高排放标准就出台了,这样必然会导致设计端的纠结,“心里没底”的情况下,高大上的配置出台也就可以理解。运行端更是缺乏基本数据支持,意识不到,有些工艺单元的运行成本是高昂的,且出水不是“稳定达标”,而是存在“达标概率”的。
2017年4年黑臭水体分布图 ▲
为了改善水环境,提高点源污染的排放标准,这是有必要的。但是标准的执行不能仅仅停留在指标数值上,不是越高越好。排放标准越高,污水厂本身投资会呈现指数式提高,上游产业因生产药剂、材料会产生更多的资源浪费、污染物及GHG排放。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高标要求的项目,但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需要根据地方情况以及环保局采样检测方式去科学的匹配。国外的高标是按照月度、年度的污染物均值来考核,而我们国家则是随时随地抽查式,一旦不达标随时面临着被问责的下场。
当地政府在不计成本、不做技术考核、不考虑综合水环境,盲目跟从“高标准风”,其结果一定是杯水车薪,鸡肋工程。改善水环境是一件系统的、长远的工程,虽然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但想一两年内就把中国和山川大河治好?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
我们不缺优秀技术、管理的人才,缺的是真正改善水环境的心,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
延伸阅读:
污水厂提标改造——山芋“烫”而“有料”
原标题:重金打造下的”四类水“提标,我们需要更多的是良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