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大雨就“看海”的现象极少出现在中新天津生态城。2016年4月,天津市获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生态城是两个试点片区之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城借鉴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先进经验,确定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过程控制,侧重实施,多元投资”的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原则,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下大雨时吸水、蓄水,天气晴朗或干旱时又能把吸进去的水“吐”出来加以利用。截至目前,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片区22.8平方公里已启动49个试点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完工。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生态城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施。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比如生态城总体规划将蓟运河、蓟运河故道、静湖三个水系的滨水湿地完全予以保留,作为城市禁建区。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比如治理营城污水库形成静湖。该湖既是城市景观湖,也可用于汛期排涝和调蓄。
三是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根据规划要求,生态城建立了海绵城市项目库,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全力推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据介绍,生态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同时,组织相关专家、技术团队重点对生态城海绵城市项目实施进行研究,制定适宜本地的技术方案。为此,打造29#学校、第一社区公园和甘露溪等多个样板项目,确定方案的可行性,探索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径。目前,样板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并总结了一系列适宜生态城的规划方法、技术措施。
截至目前,49个试点项目已经启动,其中完工项目9个,在建项目20个,在设计项目20个,占试点项目总数的72%。已经完成投资8.5亿元,占总投资的21%。
延伸阅读:
专家呼吁 | 建设海绵城市要有系统思维
原标题:试点海绵城市 生态城9个项目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