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垃圾清扫、收运等环卫领域以及垃圾中转,产业链下游则是固废处理,如填埋、焚烧、堆肥等。一、固废处理上游:环卫市场PPP爆发在即目前,我国的环卫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加速期。根据《2016年度环卫企业签约能力百强榜》,2016年全国环卫新签项目总金额为829亿元,其中首年服务总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市场 > 正文

从垃圾清运到焚烧发电 固废巨头形成时

2017-11-03 16:47 来源:小美谈环保 作者: 高珊

固废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垃圾清扫、收运等环卫领域以及垃圾中转,产业链下游则是固废处理,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一、固废处理上游:环卫市场PPP爆发在即

目前,我国的环卫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加速期。根据《2016年度环卫企业签约能力百强榜》,2016年全国环卫新签项目总金额为829亿元,其中首年服务总金额为233亿元,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金额占比约50%。经过测算,2016年全国市政环卫服务需求约为1448亿元,剔除掉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中的农村环卫的部分(假设占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金额的50%),则2016年新增市场化的市政环卫项目满足了当年市政环卫需求的11.25%左右。

目前,角逐环卫市场的主要有三类企业,包括环卫设备制造商、专业环卫服务企业以及综合性固废服务商。三类企业拥有各自的优势,在环卫市场竞争中各展所长。

目前,市场化环卫项目的主要经营模式有单项目承包模式、环卫服务一体化外包模式以及PPP模式。PPP模式对子项目进行综合打包,体量较大,满足政府多方位的环卫需求,受到政府青睐,随着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加之政府对PPP项目的支持,环卫领域的PPP项目也开始逐步增多,在环卫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单项目承包模式下,环卫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竞争,与中标环卫服务公司订立承包经营合同,由环卫服务公司提供约定的环卫服务并获取收益。政府是投资主体,企业是运营主体,作业经费来自政府购买服务。

环卫服务一体化外包模式下,政府通过整合环卫、园林、市政等涉及多部门的环卫作业内容,将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形成一体化作业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与中标企业签订承包经营合同,由环卫服务公司提供环卫服务并获取收益。企业是投资和运营主体,作业经费来自政府购买服务。

PPP模式下,由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与获得资格审核的社会资本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组建项目公司,再由主管部门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确定项目实施与管理要求,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运营服务管理及维护项目设施。企业是投资和运营主体,作业经费来自政府购买服务。

2016年签约十强公司PPP项目占签约金率

二、环卫行业诸侯混战,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根据《2016年全国环卫招标市场年报》,2016年度,共有3234家企业中标环卫项目,环卫服务合同总金额为861亿元,但平均每个项目的合同金额为1733万元。行业内企业规模小的偏多,受产能和资本限制,大部分也只能承接小型合同。环卫服务市场主要参与者的环卫收入占环卫需求规模最高也不及1%,市场化程度和渗透率极低,行业不集中。

另一方面,行业分散的格局下,实力较强的企业快速扩张,获取市场份额。根据采招网信息,2017年上半年环卫行业新签合同金额474.47亿元,新签合同首年环卫服务金额109.05亿元,其中签约能力十强企业分别占比为53.15%和18.92%。

环卫PPP模式推广之下,订单有望向龙头聚集,先发优势更加明显,行业二八分化加剧。PPP模式的出现将使行业未来的订单体量向大型化和期限长期化转变:(1)PPP环卫项目的金额将更大,订单金额将达到亿级别甚至是十亿级别。订单包含的项目、服务地域将更大,服务难度增大,将对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提出更高的要求,PPP环卫模式更加有利于具备低成本融资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获取订单。(2)PPP模式的合同期限更长,和一般的环卫项目服务期限3-5年或者5-10年不同,大部分环卫PPP项目服务期限在10年以上,基于上述特性,先行布局者将享有较大的先发优势,通过大规模扩张环卫业务的企业,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环卫PPP模式的两大特点,使得环卫订单进一步向龙头聚集,加剧行业的二八分化。

三、需求巨大、政策加码,垃圾焚烧成为固废处理下游的主流模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居住环境清洁的需求提升,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从52.2%提高到94.1%,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率从6.6%提高到79.0%,消费能力的提升为垃圾处理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规划》,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城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我国城乡垃圾清运量及无害化率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和填埋,填埋过去一直是主流模式,随着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成熟,从前期投资、运营费用、污染、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生活垃圾焚烧优势突出。尤其是近年来在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城镇化率水平提高和垃圾清运量的上升导致填埋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同时“垃圾围城”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垃圾焚烧逐渐成为垃圾处理处置的现实选择。

垃圾焚烧占生活垃圾处理比重逐年提高

基于以上现实基础,采用焚烧方法处置生活垃圾已成为明确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生活垃圾处理及焚烧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行业规划以及行业技术标准较为完善。

四、垃圾焚烧市场格局:第一集团形成、行业仍有增长前景

根据北极星环保网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国内垃圾处理规模前十大垃圾焚烧企业为光大国际、锦江环境、中国环境、广州环保、启迪桑德、重庆三峰、上海环境、瀚蓝环境、伟明环保以及绿色动力,前十企业的处理规模已经超过市场总规模的80%,市场第一梯队已经形成。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专业运营商手里,其余部分分布在地方环保公司和当地政府手里。

前十大垃圾焚烧企业市场占有比例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率已经日趋成熟,目前,垃圾焚烧项目的运营方式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签订BOT或BOO协议,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最后收入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置费和上网电费,盈利保障能力强。BOT或者BOO项目的运营时间一般较长,往往是10年以上,市场先行进入者卡位效应显著。大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技术、经验的积累有助于龙头公司形成成熟的垃圾焚烧项目经营模式,有助于市场龙头继续做大做强。历史上项目的运营效果往往是政府部门在项目招标时重要的考虑因素,龙头公司的示范项目对于自身树立品牌效应有极大帮助。因此,整体上看,目前行业龙头在项目经验、技术、模式以及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垃圾焚烧行业第一梯队市占率已经达到80%,未来固废末端垃圾焚烧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已经较为明朗。

但行业仍有较大发展前景。

首先,垃圾处理费用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东部发达地区补贴标准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偏低。比如上海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补贴标准超过200元/吨,而成都项目仅为70元/吨。同时,处理费与项目采用的焚烧锅炉技术有关,采用炉排炉的项目一般在65-100元/吨,采用循环化床的介于15-60元/吨之间,保守以50元/吨的价格进行推算。

此外,发改委2012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先按其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进行结算,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0.65元/千瓦时(含税),超过280千瓦时的部分按照当地火电上网电价计算售电收入。

以“十三五”规划目标中2020年达到城镇化60%的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率95%以及垃圾焚烧占无害化处理54%的比例为假设基础,可推算到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规模可达1.43亿吨,以50元/吨的处理单价和0.65元/度上网电价计算,垃圾焚烧每年市场规模将达330亿元左右,发展前景广阔。

五、业务提示

环卫看似小生意,但利用环卫业务的布局,可以有效掌握固废处置产业链的入口。以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的三大固废处置巨头,均将环卫板块作为公司经营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此外,美国的WM等龙头企业,均是通过一系列的外延式收购获得今日的市场地位。

预计国内环卫市场将加快行业整合,在未来2-3年将出现行业巨头或第一集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分化,环卫业务将成为固废巨头控制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从垃圾分类到环卫到垃圾焚烧,能够打通固废全流程的企业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中的行业领导者。垃圾焚烧行业前十企业向上游并购,以及环卫行业的内部重组,预计成为固废领域的两大并购潮流。此外,环卫领域ppp也将会迎来一波机会。启迪桑德、中金环境、上海环境等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原标题:小美谈环保6:从垃圾清运到焚烧发电,固废巨头形成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