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产业发展历程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在我国,膜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在这个阶段,我国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开创了膜工业,我国逐步成为离子交换膜的生产大国。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这一阶段,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超滤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市场 > 正文

2018年膜产业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应用规模扩大带来广阔市场

2018-01-17 10:08 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作者: 刘凌云

膜产业发展历程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在我国,膜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在这个阶段,我国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开创了膜工业,我国逐步成为离子交换膜的生产大国。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这一阶段,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超滤膜、微滤膜组器及气体分离膜组器等相继投产,从根本上扭转了此类膜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社会对膜技术的认知度的提高,初步确立了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膜产业初成规模。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首先,中国膜工业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膜工业进入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次,对外开放初见成效,中国的膜工业市场已融入全球市场。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膜工业体系,中国的膜工业正从投入期向成长期转变。

图表1:中国膜工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膜工业产业链介绍

膜工业产业链自上而下包括:膜材料制造、膜组件制作、水处理工程建设、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上游膜材料的性能和价格直接影响膜组器设备的性能、膜法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空间和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成本与运营费用,因此该行业成熟的经营模式是向融膜材料研发生产、膜组器设备制造和工程化实施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图表2:膜工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膜制作

不同的膜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亲和性能,对于不同的分离体系,利用不同材料制备的分离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膜组件制作

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容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称为膜组件;膜构型即膜的几何形状、组件内安装方式和相对于水流的方向,它是决定整个膜工艺性能的关键因素。

膜应用工程

目前国内主要膜应用工程有污水处理工程、海水淡化工程、食品制药工程以及纯水制作工程等。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

中国膜产业企业规模分析

目前,全国从事分离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超过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300余家;工程公司近1000家。在分离膜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开展了工作,产品生产规模化,涉及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电渗析等单元操作或集成的膜法水处理系统,气体混合物的膜法分离,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渗透汽化膜过程,以及医用血液透析膜等。

图表3:中国膜企业数量规模(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膜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资金短缺。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约占膜企业总数的85%,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厂家约占8%-10%,年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只占4%(其中大部分有外资投入的背景)。膜企业中,国有控股公司及事业单位约占50%,另外50%包括民营股份、外资、合资、个体等多种形式。

延伸阅读:

中国膜产业:过去、现状与未来

图表4:膜企业产值规模区间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膜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2011-2016年,我国膜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7%以上。2016年,我国整个膜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400亿元大关,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以上。

图表5:2011-2017年中国膜产业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膜产业市场前景预测

目前,我国膜产业已经步入一个快速成长期,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回用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已经相继建成。

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未来几年我国膜产业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到2023年,我国膜产业产值将接近4000亿元,膜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图表6:2018-2023年中国膜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延伸阅读:

中国膜产业:过去、现状与未来

原标题:2018年膜产业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应用规模扩大带来广阔市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