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厂处理石油出水,现在进调节池水质较好,可曝气池处理能力差,水面漂油很多,是污泥老化的原因吗?
油类本来就不易被生物降解的,跟污泥老化没有太大关系的。
二、我公司现接手一焦化厂蒸氨废水处理工程,此厂以前也用的活性污泥法,但是由于氨、酚浓度极高,所有菌种全部阵亡。
其水质如下:COD8000-11000;挥发酚1700-2300;挥发氨300;硫氰化物635,我们采用的预处理工艺为:蒸氨废水(加碱)→隔油调节池(除油)→密封吹脱池→双机气浮→中间水池→砂滤。效果依然不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在预处理工艺中还需要哪些改进?
1.此类废水,处理成本的提高已为必然。
2.保证出水达标,我想过滤后段增加A/B法处理可能会得到好的效果。
3.通过增加生化系统,并且要求设计安装单位,提供设计方案和理由,合理选择生化工艺,应该没有问题的。
三、想问问曝气池下的曝气头设置有怎么样的规范和注意要求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二版鼓风曝气设计规范也许对你有用.
四、一沉池、二沉池、污水脱泥房采用的絮凝剂用何种较好,(当然现在脱泥房的絮凝剂不是很急)。一般浓度及投入量是多少?现在一沉池、二沉池絮凝效果不是很好(我采用的是聚铝PAC)。
建议采用硫酸铝铁絮凝剂,不要用聚铝PAC,这样效果可能要好一些。浓度及投入量可根据污水具体情况进行小试确定。
我觉得二沉池投加絮凝剂是乎不合理。即使污泥恶化,也应慎重决定的!
五、看了一些资料说活性污泥法的食微比在0.1-0.6之间但CAST、A/A/O、百乐克等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好像有不少采用低负荷运行,这些运行方式与常负荷运行有那些方面不同?
1.本身工艺特点和进水情况,会导致以什么样的负荷来运行的。
2.通常低负荷运行比较能够保证出水的达标(相比较);而高负荷运行则相反。
3.操作中应该避免极端,即负荷过低或过高。
六、我们厂是一级处理,而且是间歇进水,进水水质有点超标,处理效果也没有达标,我想问问您,影响一级处理有哪些因素?
1.有关一级处理,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原有设计、运行工艺、药品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
2.可以改变的方面主要是药品的选择和投加方式。
3.我想您可以认真的选择絮凝剂,以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七、最近刚做完一个工业废水的初步设计方案,我想请教你帮我看一下该工艺流程是否可行,是否合理。
该废水是在生产精制棉的过程中产生的,其COD为5000mg/L,色度为5万,日处理水量为6000吨,还有一点,该废水的COD值变化范围相当大灾几百到一万之间。我所采用的工艺是:废水----调节池----加酸----中和池----加絮凝集----沉淀池-----加脱色剂----反应池----加絮凝剂----沉淀池----厌氧反应池----CASS反应池----加脱色剂----反应池----加絮凝剂-----沉淀池-----达标排放。
我的目的是通过二次脱色处理是水中的色度降低到200以下,同时通过添加絮凝剂保证废水中的悬浮物达标,利用厌氧反应池的厌氧消化和CASS工艺的好氧处理工艺以控制废水中的COD。还有像这类废水,我的投资预算以处理一吨废水的一次性投资为2500元/吨计算,是否合适?
你的这个方案太保守,出水达标没有问题,但是,投资太大而且运行费用较高,你可以采用废水----调节池----加酸----中和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沉淀池----脱色剂----脱色出水池----达标排放。投资在1200元以内,运行费用低于0.8元/吨。前端加脱色剂效价不高,比较浪费的!
八、我厂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进水量为3700立方米每小时,进水BOD5为80mg/l左右,二级排放标准,每日排泥量为50立方米/小时,现污泥浓度MLSS已达到13000mg/l,不知如何是好?
应该不会出现此状态或不会常时间存在,是仪表故障、污泥沉积?若确实还请三丰兄解惑。我想,这样高的MLSS值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如此数量级的微生物,简单曝气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其供氧量了!
进水cod150,bod35出水cod90,bod28。而且进水量还不连续。开泵抽30分钟,就要停机(没有水抽)。一般是抽30分钟停40分钟。镜检只有鞭毛虫,数量不多。SVI(30)只有3%。氧化沟可以看到大量小颗粒的污泥翻动。二沉池的压缩沉淀效果还可以。请指点:怎样提高MLVSS以及下阶段该注意的事项!
1.我想水量的升高和进水污染物浓度的提高,是您的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
2.MLVSS的提高还是依赖于上面的前提。
3.既然水量不够,就暂且关闭几条线运行吧,也可提高水量,集中运行培养。等水量等提高后在全部开起来吧!
九、小水量的污水站格栅怎么设计?按照教材或设计手册上的设计公式算出来的格栅宽度太小,无法布置。
对于小水量的工程,计算出的格栅宽度太小,可以保持栅条间隙不变,直接把宽度放大为水渠的宽度,不必太拘泥于手册。
十、二沉池为圆形周进周出(不是中进周出)。在出水堰板1m范围内有细微的浮粒从池下往上反涌,外观很不好。只是我们的出水还没达到标准。cod大约89mg/l,bod大约28mg/l,ss大约23mg/l。目前我们的培菌工作进展比较顺利。SVI(30)大约有10%。镜检可以看到少量的轮虫。跟这两天下雨,进水量大有关吧。但我们进水的BOD/COD太低,导致培菌工作比较缓慢。现在还没有排泥。针对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有几个问题:
1、我们是否可以连续进水,我们的污泥是否已经耐一般的冲击负荷?
2、氧化沟DO大约有8左右,是否只要开一台曝气机推流?还是偶尔开动曝气机,氧化沟前面有进水推流,尾部有回流污泥推流。
3、估计什么时候开剩余污泥泵?怎样控制回流比?
1.有10%的沉降比,f/m不要大于0.25;连续进水是没有问题的。
2.检测氧化沟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是否满足要求,有1.5的溶解氧就可以了,最好考察整个氧化沟的溶解氧数据。然后决定曝气方式。
3.如果,氧化沟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大于3.0,我想,一是能源浪费,二是出水夹有细小未沉降活性污泥颗粒。
4.间断的短时间排泥是有必要的。否则10%的沉降比,会有很大的折扣。
5.回流比的控制,可根据进水量来调节,和传统污泥法一样,如非脱氮除磷,50~100%皆可。
6.轮虫产生和数量,与下雨,进水量大没有太大关系,与低负荷,污泥龄长有关联的,也提示可以连续进水,提升负荷了。当然,也要求适当排泥。
十一、最近我们放空沉淀池,不知道为什么进水后大概一天后就有很多浮泥,是黑色的,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了,现在还有。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补救呢或者预防呢?
1.我不知道,您的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的沉淀池,还是做自来水的沉淀池。如果是废水处理的沉淀池,我想你应该检查一下清洗前和清洗后,沉淀池进水的工况有无变化!如进水量、进水溶解氧含量、进水停留时间等!
2.作为好氧生物处理,二沉池污泥发黑上浮,首先应该考虑池内溶解氧含量,避免出现缺氧或厌氧。
3.沉淀池回流污泥是否通畅,回流量是否过小,刮泥设备是否隐藏故障,也要检查一下。
4.如果是初沉池污泥上浮,可考虑废水有机颗粒物浓度是否增加,排泥是否到位,停留时间是否过长,刮泥设备是否隐藏故障等。
延伸阅读: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三)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四)
十二、我目前研究CASS工艺处理高氨氮污废水的脱氮效果,因在实验室,所以配水做,浓度为:COD(葡萄糖)-400,氨氮-100,磷-8,用碳酸氢钠保持pH为7.5左右,污泥浓度4500左右,时间为:曝气2h,沉淀1.5h,排水0.5h,曝气末端溶解氧为2,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排水比1/3,回流比150%,但是目前脱氮仅仅50%左右,可否提高,如何提高?
我想脱氮除磷,不论何种工艺,原理多是大同小异的。您的mlss较高,我不知道您的碳源是否充作,否则会影响脱氮效果。通过检查食微比可以了解碳源是否充作。已决定您是否应该增加碳源来提高脱氮效果。
十三、在氧化沟运行的在线监测中有一项为氧化-还原电位。在<环境监测>一书中查到"氧化还原电位是污水中总的氧化还原电对的综合表现,表征的是污水的电化学性质"。请问:这到底是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和作用。
从字面上的理解我认为:
1.氧化还原电位是污水中总的氧化还原电对的综合表现:可以理解为水中各种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物质综合后表现出的电位值。
2.表征的是污水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理解为,通过氧化还原电位值可以了解污水中氧化还原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十四、我小区日排废水50m3(洗浴水,洗衣水,冲厕水,厨余水等生活废水),现想设计一套废水处理系统,要求达到排放一级B标准,特别是氮和磷的去除。我想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池(回收沼气)--好氧(除磷和硝化反应)--厌氧(反硝化脱氮)这样的处理工艺。请指教该系统的可行性?
说明:首先,处理的目的是使生活污水排放达标不要求回用,因为在新开发的居民小区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其次,粪便水就是排放在污水中,我希望能够在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而使其分解掉,所以沼气不是目的,而是副产品,多少无所谓;最后,沉淀的污泥怎样排走,是个问题,但估计污泥量应该不会很大,因为有两级厌氧分解。
1.就您的工艺,保险系数已经比较高了,应该没有问题的,其间设计参数,还需根据水量和浓度多加斟酌的。
2.对于脱氮除磷,似乎,厌缺氧段(反硝化脱氮)是放在好氧的前面的。
3.污泥产量的确可以控制的,因为您的处理水量不大,好氧排泥也可以回流入厌氧发酵池的,如此可减少产泥的。
十五、我们是DE氧化沟工艺,现正处在培养污泥阶段,氧化沟、二沉池均出现大量水蚤,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该怎么处理啊?
1.水蚤的产生通常是在放流水中出现。有此说明在低污染,低浊度水质下产生。
2.具备如上环境还要有游离的污泥颗粒悬浮于放流水中才会大量繁殖。
3.总之,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污泥轻微老化时,容易产生此类节肢动物。
十六、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常规的活性污泥工艺需容纳部分工业废水(主要是印染废水),如何对原工艺进行改进使之符合要求?
1.我想,少量进入应该对生化系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特别是您的出水水质大大低于排放标准时。
2.对于此部分印染废水,物化段絮凝沉降必须到位,否则出水达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小试来了解混合废水的物化处理能力,既而来判断生化系统是否能够承受.
十七、污泥曝气过量的解体可以算污泥老化吗?
理论上不可以这样理解,但实际操作中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鼓风曝气一般不会导致污泥解体。表面曝气稍微有点影响。
要导致因为曝气而解体,必须存在污泥老化等根本原因所在,曝气的作用只是加重污泥解体而已,而不会单独成为污泥解体的主因。
只要活性污泥泥龄等正常,曝气是不会导致污泥解体的(至少不会产生大量污泥解体而产生厚厚的浮渣)。
十八、我们厂的进水BOD就是很低。但是现在就是由于水蚤太多造成出水SS不达标,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1.我想还是调整工艺来解决吧。
2.负荷过低,出水水质可以比较理想,但是,污染物去除率并不高的,导致的污泥老化,可以为水蚤等提供食物,导致大量增值。
3.适当排泥,提高食微比,可以尝试一下。
十九、污水经粗细格栅、沉沙池进入A/O池、终沉池,再由污泥提升泵一部分回到A/O池,一部分进入蚯蚓生化床,然后进入辐射干燥器,最后污泥与栅渣、沙土运往固体废物填埋场。其中终沉池水进入接触池,加氯后排放。在预处理和蚯蚓床处加设生物除臭。
这是我的毕业设计,不想和以前的一样,东想西想拼出来的,希望得到指点。
1.我对您的设计工艺安排没有意见,蚯蚓生化床我没有经验,其效果和运行费用不得而知。
2.接触池加氯消毒,好多市政污水厂多采用的,但是,很少有真正使用的,大多弃置不用。
3.我想接触加氯消毒,不是医院的污废水,是否可以免掉,这是运行的实际方面考虑的!
二十、我想请教你一下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应该排放到哪里?我们厂的滤液非常浑浊(可能和絮凝剂的用量有关)是直接排放到进水泵房,直接导致了进水COD,BOD偏高。你能告诉我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吗?以及改善的方法。2、A2O工艺的内循环不是也是回流上清液嘛?为什么CAST工艺不能用呢?
1.滤液进入抽水井,是通常的做法,能够导致进水底物浓度如此提高,应该是您的脱水效果很差才是。通常的脱水滤液不会导致进水底物浓度提高多少的。一般在10%左右。改善方法是提高脱水效率。
2.A2O工艺的内循环不是回流上清液,而是混合液。
延伸阅读: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三)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四)
原标题:系列|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分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