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现场记者举手提问。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会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沿着正确方向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根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9月26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据了解,《规划》共11篇37章107节,设置1个指标专栏和15个任务专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9项,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具体安排今后五年阶段性任务
在被问及《规划》与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关系时,张勇表示,中央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规划》是在落实这一部署的前提下,提出的第一阶段的任务。“《规划》是依据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阶段性安排和部署,它和1号文件有区别,1号文件是全面的、总体的、全局性的部署,《规划》是围绕今后五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作出的具体安排。”
张勇指出,《规划》提出的22项指标,都是到2020年、2022年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规划》还明确了82项重大工程、计划和任务,都是在这个阶段需要着力推进和加以实施的。
“具体来讲,《规划》就是要落实1号文件。”张勇强调,《规划》是个更具体的操作性方案,落实1号文件明确的原则和任务。对现阶段、今后五年内要做哪些事,加以具体安排,以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序、稳步地推进。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每个阶段都能够取得既定的成果,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按照中央的部署如期的实现。
规划编制不能搞“一刀切”
国家发改委作为《规划》编制的牵头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过去发展过程中哪些经验教训?张勇表示,经验就是不能搞“一刀切”。中国不同地域农村的差异非常大,不能定“一刀切”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指标和目标。要遵循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指标,《规划》提出要区别对待,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差异的客观存在进行区别处理。
对现有乡村作了分类。《规划》把现有乡村分成了四类,一是集聚提升类,二是城郊融合类,三是特色保护类,四是搬迁撤并类。针对这四类不同乡村,分别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原则、方向、目标和任务。“当然,因为中国的农村太多,这四类也不可能涵盖全部的乡村,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方向,各地还要在这四种类型基础上,结合实际划分本地区的乡村类型并区别对待。”
坚持梯次推进乡村振兴。《规划》提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乡村,到2022年,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他大部分村庄,目标任务就不能像东部沿海农村定得那么快、那么高,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点要到2035年。贫困地区的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可能要到2050年才能实现。“这就要区别农村的实际情况,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不顾客观现实,搞大拆大建,盲目制定一些高目标,还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聚焦阶段任务。在2020年以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任务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不一样,最优先、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规划》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把握好节奏力度,稳中求进。乡村振兴要办的事不可能一天办成,财力也不允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第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总书记多次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更是农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要打的第一场“硬仗”。余欣荣表示,这些年来,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建设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明显落后的。数据显示,全国还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还不到一半,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都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此,《规划》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定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乡村水环境治理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六个重大行动。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张勇介绍说,《规划》坚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条件;进一步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在具体措施上细化、实化,以使《规划》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真正做得到、做得好。
促进城镇和乡村“双轮驱动”
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有记者问到如何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张勇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从国外经验来看,确实存在很多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高度繁荣、繁华,农村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情况,在我国也依然存在。
“在当前阶段,按照补短板的要求,我们要找准农村的短板,然后发力。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城市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双轮驱动,不可偏废,只抓农村不抓城市,或者只抓城市不抓农村。”张勇说,现在国家发改委安排的建设方面的中央预算内资金,一半以上用在了农业农村方面,这个力度还在持续加大,比例还在进一步提升。
张勇指出,下一步,《规划》在促进城镇和乡村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态势,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富裕的乡村。
二是推进城乡统一规划。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补短板,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还要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
三是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国家发改委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二十个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第一位的,农村只有产业兴旺了,发展才有基础、有后劲。要重塑城乡关系,特别要向改革要动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重点 人才振兴是关键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如何解决我国当下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的问题,余欣荣在会上对农业农村部下一步部署作出了解答。
余欣荣表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连续五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农产品能够基本满足消费者需要,种、养、加、销、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态势也非常好,农产品加工产值已超过20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营业收入在7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乡村产业还存在着小、散、杂等问题,比如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看,还要进一步强化抗风险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有5.6亿亩的目标未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规划》围绕着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28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重大’,来动员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把乡村产业发展好。”余欣荣指出,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在四个方面推动落实:一是坚定不移地夯实农业基础;二是推进质量兴农;三是抓好产业融合;四是抓好特色产业。
此外,余欣荣还强调了人才支撑的关键性作用。“产业振兴和其他方面的振兴,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这个基石,没有牢靠的人才基石和不断持续注入新动力,我们乡村振兴也难以实现。”
在余欣荣看来,乡村振兴亟需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搞活人才的政策措施。既要加快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交通信息等硬件条件,更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乡村振兴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来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