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垃圾,从它的“出生”到它最终的归属地,我们从来没有去了解过。下面小编就带你们一起来看一桶垃圾的奇幻“漂流”。站点1:垃圾桶放置处上午8时左右,小编来到某小区附近的垃圾桶放置处,此时垃圾桶已被清理干净。据环卫工人讲述,为了保证垃圾桶的正常使用,他们每天凌晨03:00左

首页 > 环卫 > 评论 > 正文

一桶垃圾的奇幻“漂流”

2018-10-22 14:39 来源: 六安时讯 作者: bobo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垃圾,

从它的“出生”到它最终的归属地,

我们从来没有去了解过。

下面小编就带你们一起来看

一桶垃圾的奇幻“漂流”。

站点1 :垃圾桶放置处

上午8时左右,小编来到某小区附近的垃圾桶放置处,此时垃圾桶已被清理干净。据环卫工人讲述,为了保证垃圾桶的正常使用,他们每天凌晨03:00左右开始清理垃圾桶里的垃圾。

站点2:龙河中路垃圾中转站

随后,小编跟随环卫工人的步伐,来到了城区22座垃圾中转站的其中一处:龙河中路垃圾中转站。此时,该中转站附近的环卫工人已陆陆续续将收集到的垃圾送至这里。

小编看到,杂乱的垃圾堆积到这里之后,通过液压机压缩成块装进垃圾运输车,最终被送往垃圾处理厂。

或者,采取第二种“桶装车载”新形式,直接将这些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厂。

俞强是小编遇到的一位负责桶装车载的环卫工人,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6年。当问到这份工作与之前有什么区别的时候,他说道:“随着近几年垃圾处理的机械化发展,我们每次操作时长从之前的2分钟直接缩短到30秒,现在工作起来轻松多了。”

延伸阅读:

多图|给垃圾按摩?日本的垃圾发电厂太让人惊喜了!

站点3:垃圾焚烧发电厂

无论是采取桶装车载,

还是垃圾中转站的方式,

这些垃圾最终都会被送到

垃圾焚烧发电厂。

(六安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垃圾进入焚烧发电厂之后,将通过以下环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将垃圾变废为宝。

1脱水与发酵

进入焚烧厂的垃圾车将垃圾倾倒在可容纳4000吨的垃圾储坑内,经过3-5天脱水发酵后送至焚烧炉。

2焚烧

脱水发酵后的垃圾将在850℃至1050℃的高温焚烧炉进行焚烧,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发电组发电。这里每年所发的电量约6500万度,可以满足全市5万居民生活用电。

3环保设施

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烟气和炉渣通过严格的环保处理后达标排放。

1.垃圾渗滤液:垃圾在密闭的储坑发酵后产生的渗滤液经六安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在线检测指标与市环保部门联网监控)。

2.烟气: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经过一道道工序后,通过布袋除尘器,拦截烟气中的粉尘,净化后的烟气排入大气(烟气排放指标与省、市环保部门监控平台联网)。

3.焚烧炉渣:垃圾在炉排上经过干燥、燃烧、燃烬三个阶段以后,产生的炉渣经过除铁、分选、破碎,最后用做建筑材料,可以用作铺路、制作免烧砖等。

4.环保排放:焚烧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烟气、粉尘和噪声排放指标全部低于国家现行标准,其中二噁英排放指标优于欧盟现行标准(0.1 ngTEQ/Nm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0ngTEQ/Nm³)。

据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生活垃圾采取焚烧发电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在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维护期间,环卫部门收运的垃圾送入六安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论环卫部门还是垃圾焚烧发电厂,他们在垃圾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环卫工人每天重复着以上的工作步骤,

说到重复,

小编想向你介绍一位垃圾吊操作员。

她的工作简单而不平凡,

你或许见过环卫工捡起一片垃圾的场景,

但是,

你肯定没见过一个

可以容纳4000吨的垃圾储坑。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

个人简介

姓名:张礼玲

职业:垃圾吊操作员

工作年限:4年

工作内容:主要负责进入焚烧发电厂垃圾的堆放及投料燃烧

每天工作8小时的她就是来回操作手中的控制器,通过升降抓斗将垃圾堆放在密闭的垃圾储坑内,垃圾在储坑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通过风机抽入焚烧炉内燃烧,垃圾储坑始终保持负压运行,她每天工作中面对的是垃圾储坑内堆积如山的垃圾。

当小编问到她对于这份工作的感受时,张礼玲这样说,虽然这份工作很普通,也很枯燥,但是每当想起习总书记所说的,“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环卫事业是神圣的事业,高尚的事业”。“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有意义,六安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有我的一份力量,我就会感到很幸福了。”

延伸阅读:

多图|给垃圾按摩?日本的垃圾发电厂太让人惊喜了!


原标题:现场曝光!六安每天产生的600吨生活垃圾都去了哪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